甲A中超沉浮史(25)青岛黄海青港:我喜欢被动

聚译厅 2025-01-15 00:47:21

2022年,当缺吃少穿的青岛黄海青港足球俱乐部决定解散退出中国职业联赛时,它的名字其实已经改成了“青岛队”。只不过,说起这个名字,现在正在征战中超的青岛海牛显然比青岛黄海青港更有资格作为青岛足球的代表,当得起“青岛队”这几个字。

队名之争

青岛黄海的历史并不长,2013年1月29日,一家名为青岛海牛的足球俱乐部成立。这家俱乐部一成立就引起了争议,因为青岛海牛是当时的中超球队青岛中能最早使用的名字。不少人认为,虽然“海牛”二字从2000年起就不再出现在那支老青岛队的名称中,但颐中集团在2005年把俱乐部转让给中能集团时就包括了“海牛”的字号,中能俱乐部才是“海牛”无可辩驳的继承者。新俱乐部用“海牛”的名字,势必造成青岛足球历史梳理的混乱,更会让一些不明就里的新球迷以为新“海牛”就是当年的老“海牛”。但是这支新俱乐部表示,自己用“海牛”的名字合法合规,并且有足协和工商部门的相关文件,据悉,新俱乐部拿到“海牛”的名字,有着上级主管部门的介入。这就是当时两支球队的“争名”风波。

好在这个风波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成立当年,青岛海牛就获得了中乙冠军,成功升级,而青岛中能则在同一年从中超降级,两队顺利完成了中甲“会师”。青岛海牛2014年成功保级后,吸引了当地企业青岛黄海制药的注意,2015年,黄海制药注资入股,2016年青岛海牛更名青岛黄海,“海牛”二字再次从青岛足球圈中消失。

被动冲超

此后青岛黄海一直在中甲稳步发展,青岛中能却是每况愈下,2016年,他们又从中甲降到了中乙,并且一待就是5年。中能降到中乙后,黄海就理所当然地代表了青岛足球的最高水平。

在技战术和中超球队差距明显、球风普遍比较粗犷的中甲,青岛黄海是一股清流,他们讲求技术、讲究配合,他们在场上能踢出行云流水的传控足球,一度有“中甲巴萨”的美称。然而那几年正是中国足球最疯狂的“金元时代”,而且中国的“金元足球”有一个特点——大部分花钱大手大脚的俱乐部其背后的母公司都是房企。黄海制药没有房地产业务,所以银根没那么充裕的青岛黄海根本不敢动冲超的心思。打个比方吧,2016年江苏苏宁以5000万欧元的价格从顿涅茨克矿工买下了特谢拉,而青岛黄海全年的预算才5000万元人民币,以这样的经济实力去打中超,那是分分钟被打出惨案的节奏。所以那几年你屡次看到青岛黄海上半年发挥出色,下半年虎头蛇尾,最后只差一步到中超。

2019年青岛黄海冲超了,他们获得了中甲的冠军。有人说是他们想换一个活法了,因为这一年他们迎来了很多投资方,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青岛港、青岛啤酒、青岛城投、青岛国信、青岛饮料、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都成了青岛队的赞助商,球队也更名为“青岛黄海青港足球队”。

也有人说,他们其实并不想升级,最后的成功全靠同行衬托。2019年中甲联赛倒数第二轮,他们客场迎战上海申鑫,由于已经确定降级的对手无心恋战,青岛黄海青港取得了一场2:0的胜利。在另一块场地上,他们冲超的竞争对手长春亚泰被浙江绿城1:1逼平,直接保送青岛黄海青港升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他们输给了升班马南通支云,获胜就可夺冠的贵州恒丰智诚却意外输给了北京北体大,不仅将中甲冠军拱手相让,还丢掉了中超名额。于是,青岛黄海青港“被动冲超”的说法不胫而走。

投资失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冲超成功后,青岛市财政在2020赛季开始前给予了球队4000万元的奖励和扶持,其中2000万是冲超奖励,另外2000万则是年度扶持经费。可以看出,拉了这么多赞助商又给与财政补助,青岛市委市政府是很希望青岛黄海青港队能在中超站稳脚跟,并且有一番作为的。毕竟,青岛中能此时还在中乙的泥潭里,一点都看不到爬上来的希望。

然而2020年是中超“金元时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特殊原因,这一年的联赛变成了集中赛会制,赛制也由双循环变成了“先分组、再交叉”。得益于这一奇葩赛制,青岛黄海青港得以凭借3胜5平12负的成绩成功保住了中超名额。战绩更好的武汉卓尔与石家庄永昌却位列最后两位。更令人称奇的是,整个赛季仅胜两场的天津泰达,最后居然位列第10,成为“保级组”的亚军。

2020赛季结束后,中超有了崩塌的迹象,房地产行业的寒冬让“房企联赛”摇摇欲坠。先是通过淘汰赛制取得联赛冠军的江苏苏宁“夺冠即解散”,然后是中性名政策的推出让各家俱乐部的经营举步维艰。青岛黄海青港队在2021年年初变成了青岛队,随之而来的就是多笔赞助款未兑现,在赛季结束后俱乐部发布的《情况说明》中,这也成了球队2021赛季不幸降级的重要原因。

2022年4月12日,青岛足球俱乐部宣布,因缺少资金填补债务,赞助减少,俱乐部退出职业联赛。

0 阅读:4
聚译厅

聚译厅

大千世界,译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