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经常去银行存钱的朋友都知道,这几年来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了,以前如果在银行存上五十万,五年之后就变成五十五万了,但现在可能就只剩下四万多了,可见把钱放在银行里已经越来越不实惠了。
刚开始,大家还想着,单纯储蓄吃利息可能比较困难,那买点基金股票国债也可以过上“躺平”的日子,但是现在不管是基金还是股票,市场都不太景气,炒股的可能连本金都取不出来了。
今年,六大行又发布了集体下调利息的消息,这种情况下,存款吃利息恐怕真的不再现实,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其实,利息下调的最表面原因就是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国家想要拉动内需增长,刺激经济,所以国家变着法子的让我们把钱从银行中取出来去消费,存款利率也就越调越低,各种消费券也是层出不穷,目的就是努力让我们把钱花出去。
这种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因为倘若人人都把钱拿出去存起来了,那就没有人消费,资金流动不起来,许多行业都会逐渐萎缩甚至陷入困境。
然而,尽管利率一降再降,我国现在的储蓄率仍然是世界第一,这说明居安思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思维习惯,大家都觉得,手里没点存款心里就没有底气,这种思维非常根深蒂固,老百姓就是不愿意消费。
这是我们老百姓胆子小吗?显然不是。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试想一下,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哪一样不花钱?尤其是买房子和生小孩,买房的压力自然不必多说了,就算现在房贷利息已经降了不少,但南方许多城市一套房子仍然要上百万,随便一套都可以让人变成一辈子的房奴,所以对年轻人来说仍然压力不小。
如果准备要养小孩,小孩那更是传说中的“吞金兽”,一个小孩从出生开始就要花无数的钱财,奶粉、纸尿布样样都要花钱,上学了更辛苦,每年的教育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想要上一个好学校,还得考虑买学区房。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能放心地把钱拿出来消费呢?那些西方国家的老百姓之所以不怎么存款,讲究“今朝有酒今朝醉”,那是因为他们有国家的政策福利在“兜底”。
比如曾经祖上阔绰的“大英”,福利政策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美国的情况那就更好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现在就算面临了经济危机,仍然瘦死骆驼比马大,即使是美国底层的流浪汉,每个月的失业补贴金额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足以覆盖他们方方面面的生活开销。
所以,我们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是发展中国家,福利政策和那些发达国家自然不能比,我们的上一代人都吃过苦日子,所以特别有危机意识,知道在关键时刻口袋里有点钱的重要性,这也难怪我们的存款这么高了。
在现在这个消费社会,总是有资本在不断地创造一些莫名其妙的需求,广告也是铺天盖地,刷个手机都能跳转到购物软件上去,把人生的质量和消费主义捆绑在了一起。
比如钻戒是爱情的象征、女王节女神节等等,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些宣传有多么不切实际了。
难道没有钻戒就不能为爱情正名了吗?真正的爱情可能并不需要这些消费品的增值。
还有股票和基金,也是存款的一大杀手。很多人幻想着一夜暴富,听到某些专家的建议就头脑发热,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一股脑地扔进了股市,最后亏得连裤衩子都不剩了,只能在天台吹冷风。
其实就算是很多金融学的教授“大佬”,也做不到每次都能在投资中赚钱,说到底投资其实还是有钱人的游戏,大多数的普通人听风是风听雨是雨,所以进场可能只是待宰的韭菜,一旦亏损了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
在现在这个经济下行的社会,握紧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这几年很流行的“消费降级”就是这样孕育而生的。
很多年轻人已经意识到了买房买车很有可能只是消费主义的骗局,想要过好自己的一辈子并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不断增长的物欲只会让人被迫地为自己的欲望买单,进而出卖劳动力。
只有努力实现了经济财富自由,才能从不断地消磨生命中解脱出来。
所以,存款利息虽然变低了,那我们也可以考虑买一些黄金这样的保值产品来存钱,不要小看一分一厘,积少成多才能走向财富自由的道路。
参考文章:
多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多家大行确认存款利率再次下调,我国现存相关银行网点16.9万余家_腾讯新闻
存款利率又又又又又又降了,普通人该怎么办?_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