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事情呢?每件事都或多或少有些遗憾。
就像月亮圆了就会亏缺,水满了就会溢出,这世上的事情都忌讳太过圆满,不可过度追求,否则物极必反。
所以老人们常常告诫我们,说话不要说尽,钱财不要用尽,权力不要使尽,福气不要享尽。
其实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不要追求圆满,因为追求圆满往往只会带来更多的遗憾。
事不可做尽
我们都听说过“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就像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
做人做事给别人留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留退路。
凡事做得太绝了,在断送别人的路的同时,也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要记住“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为人处世留有余地,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言不可道尽
古文《增广贤文》有言:
“话说三分留七分,逢人不可全抛心。”
说话留有余地的人,大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容易与人交好。
古人云: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当一件事已成了定局,便无须再多说什么。
若交谈之中把话说得太慢,缺乏回旋的余地,便容易激起波澜。
正如一句话所言:
“真话宜适度透露,谎言则绝不可说。”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则不能说。
懂得话到嘴边留半句,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因此话到口边留三分,这是一种处事原则,也是一种大智慧。
懂得慎言慎语的人,人生路上才会更顺遂。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想一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给自己和别人都留几分余地,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不至于撕破脸皮。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别人犯错了,批评别人的时候,不要把话说得太难听,要懂得给别人留台阶。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人,看似是为你好。
说出的话句句戳心,给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种人不知道,批评别人不能太苛刻,如果言辞犀利、言语恶毒,不仅显得自己没有修养,还会让众人都远离你。
势不可倚尽
人在得势时,可以平步青云;一旦失去权势,就会一落千丈。
一个人的权势是瞬间变化的,早上还身为卿相,尽享荣华富贵;
晚上失势时,却是布衣平民,这种变化就如反转一下手掌般容易。
所以一个人在有权有势的时候,要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
不要用自己的权势去压迫别人为你做事,更不要仗势欺人,否则只会自掘坟墓、自食恶果。
福不可享尽
曾国藩说:“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
宋代高僧法演禅师说:“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
纵观古今名人,都懂得惜福节俭,他们都知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惜福,这份福气才能细水长流,绵延不绝。
利不可占尽
俗话说得好:
“利不占尽,钱不盘净,方能广进。”
虽说有利占利,利益至上是人的本性。可有利与人共享,才是长远之道。
听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山村,种了很多果树,每逢冬季,鸟儿们在树上忙碌筑巢。
随着季节的深入,总有成群的鸟儿因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
第二年春天,虫子就会因为没有天敌而泛滥成灾,果树发芽后便被吃光。
在那之后,每到收获的季节,村民总会留几个果子在树上,作为鸟儿过冬的粮食。
鸟儿们因有果子的存在,顺利度过了冬天。
而春天来临时,这些鸟儿便忙碌于捕捉果树上的害虫。
因此,村里的果园每年都能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
正如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如此。
在为人处事时,我们不应独占所有利益,而应懂得分享与给予。
正如曾国藩所言:
“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
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单纯追求个人利益往往会导致失败。
因此,学着把眼光放远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分享成果,享受成功的同时不忘留给他人余地。
人生路上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信不可尽失
杨泉说: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深以为然。
在生活中,要想取信于人,就必须以诚待人。
正如宋代理学家程颐所说: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懂得以诚待人的人,心怀暖意,可以广交良缘,被他人所信任和尊重。
当用诚意打动他人时,这份诚意便会给自身带来福报和机遇,帮助自身脱离困境。
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以诚待人。
古人云: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正如满杯之水终将溢出,满月之后亦将渐有所缺。
世间万物,皆遵循着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都应该适当留白,避免走向极端。
为人处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留有余地。这是一种处世原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愿余生,我们都能把握处世的分寸,将人生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