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郭沫若是何许人也,民国时期的大文豪,本名郭开贞,字鼎堂。
由于时代的原因,为了防止自己的口诛笔伐被警卫队捕风捉影,大多数作家都有好多个笔名。最著名的莫过于“你们要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的台词,虽然历史中鲁迅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但是确实有人通过化名掩人耳目,逃过一劫。
郭开贞也不例外,他也有很多个笔名,但是最著名的还是“郭沫若”一名。
一、众人赴苏贺新婚1926年初,彼时的郭沫若才34岁,已是闻名的大文豪。
他穿着一身文人必备的长衫马褂,还戴着一顶当时十分畅销的同盟帽。和当时的同事周全平、云湄等人一起前往苏州,参加创造社同仁严良才的婚礼。
创造社于1921年在上海泰东图书局成立,最初成员只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人。第二年五月,创造社正式创刊,取名为《创造》。《创造》是季刊,即一个季度出版一期的刊物。
《创造》一经面世便引起文学界极大震动,其极具特色的小说、诗歌、戏剧引人入胜,激烈大胆的评论更是直中要害,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后来周全平和闫良也加入了进来,并且凭借出色的学识和过人的能力最终成为社里的文学骨干。
1923年,《创造》接连改刊为《创造周报》和《创造日》,但是还没有逃脱闭刊的命运。
1924年,刊物宣布全面停刊,一方面是时局压力所致,当时有关部门极力打压刊物活动;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原因,这种文学刊物虽然会有不少读者,但是总的来说并不盈利,无法维持刊物活动。
但是,一个刊物倒下了,还会有无数的刊物重新站起来。这是文人墨客的号召与抗争,也是时代的发展和命运。
在成仿吾等人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支持下,他们于1924年8月又创办了《洪水》周刊。
严良才是苏州人,新娘名叫殷小菊,与当时众多的包办婚姻不同,他们是从自由恋爱发展到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步伐。
这次严良才结婚,是自由恋爱的号召与证明,自然是要邀请郭沫若参加的。不仅要邀请他参加,还要邀请他担任婚礼的证婚人。
对于如此重任,郭沫若自然也不推辞,十分欣喜地担任证婚人。
二、旧式礼俗新式婚严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房子占地面积很大,并且他家有好几套房子。
但是令郭沫若一行人大惊失色的并不是偌大的房子,而是结婚悬挂的灯笼和喜幡居然是白色的。不仅如此,往里走去,大厅布置的喜帐,桌上摆放的喜烛等所有的婚庆用品也都是白色的。
看着郭沫若等人越来越迷惑不解的表情,严良才连忙解释原委。
原来,严良才曾经结过一次婚,但是先夫人不幸因病早逝。此次婚礼一片白色,是当地的一种特殊的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已经故去的先夫人,意指不可以因为结识了新的夫人就忘记了已逝的夫人。
郭沫若一行人听罢,甚为感动,这种有人性的婚庆礼俗实在是不多见。
但是婚礼的正式流程,并没有按照旧的风俗去实行。严良才和殷小菊的拜堂仪式摒弃了一跪三叩、三跪九叩的婚庆旧俗,而是简化成了以鞠躬代替下跪的三鞠躬礼。
随着司仪的指挥,新郎新娘在宾客的欢声笑语中先后三鞠躬——“鞠躬天地”“鞠躬祖宗”、“夫妻交鞠”。
之后,按照流程,证婚人郭沫若被司仪请到了大堂中间,为新人致辞。
在万众期待下,郭沫若以他那过人的学识和出色的文学创造能力,配上他那独特的夹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为新人致起了证婚词。
他从新人的情况介绍到恋爱的过程,又从白色的婚庆用品介绍到独特的风俗习惯,最后他以创造社的名义为新人证婚,给予他们对婚姻和未来最美好的祝愿。
三、欲闹洞房反被惊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闹洞房的习俗,江苏一带更是如此。人们觉得新人的洞房必须要有人就去闹一闹才吉利,甚至认为越闹越发。
所以刚喝完喜酒,郭沫若等人就被邀请进了洞房。与郭沫若同行的云湄,曾经在德国生活了几年。他虽然并不认识严良才,是被郭沫若硬拉过来的,但是他对闹洞房十分感兴趣。
许是年轻气盛,对什么都很好奇,又许是酒劲上头,他悄悄对郭沫若说,他今晚不论是用什么方法,都一定要把新娘逗笑,要请她抽纸烟。
郭沫若听了,也觉得有趣,便用四川话激了一下:“不要装壳子哦,你当新娘是你表妹啊?”“装壳子”就是说大话、吹牛的意思。
洞房中虽然没有什么大红之色点缀,但所有的东西都是崭新的,仍然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娘原本端坐在床前,看到郭沫若一行人进来,连忙笑着站起身来迎接。
新郎将双方简单介绍了一下,互相打过招呼之后,新娘从桌柜里取出了一条香烟,挨个给宾客们敬烟。
眼见新娘如此主动,云湄反而不好意思开口了,之前说的话果真成了装壳子。
未等郭沫若调笑两句,新娘突然地问道:“郭沫若先生,我是《创造周报》的忠实读者,尤其喜爱郭先生翻译的尼采的著作《如是说》,为什么先生不把它翻译完呢?”
郭沫若十分吃惊,他没想到这样的女子居然也会去看《创造周报》,更没想到的是她居然还喜欢《如是说》。
周全平看见郭沫若吃惊的模样,解释道,新郎和新娘很久之前就认识了,他们曾经在某地的小学校中同时担任老师。他们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情的。
言下之意,新娘不是没读过书的无知之辈,相反,她不仅很有学识,还当过老师。
面对新娘的问题,郭沫若有点惭愧。当年他在《创造周报》上的翻译十分生动有趣,他也很是喜欢。可是读者的反响一般,没有什么人喜欢,甚至连朋友都委婉的表示有点难以理解。
于是,他的信心和勇气逐渐消失了,直到周报停刊,他也没有再翻译下去。
要是早知道有如同新娘这样的知音读者,再困难他也会坚持下去的。可惜,时至今日,已是晚了。
新娘的一句话已是十分惊人,但是没想到坐在新娘旁边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更是语出惊人:“你们不会宣传,有些人善于利用新闻政策,所以很成功。”
周全平又介绍道,这个小姑娘是良才的小姑母,按照这里的方言要叫小娘娘。小娘娘年纪虽小,见识和思想可不小。
听罢周全平的介绍,小娘娘又问道:“之前听说《洪水》刊要独立出版,如今情况如何?”
周全平回应道,虽然是想独立出,但是连出版部都没有,而且也没有资本,谈何独立?
小娘娘立马想了个募股的主意,并且表示如果你们要募股,我最先入股一百文。
听到这话,郭沫若不由激动起来,一个小姑娘居然有这种想法和胸襟,是很多自称大丈夫的人都比不上的。
新娘自豪道:“别看小娘娘今年才十六岁。她也是创造社的忠实读者。我们好多人都希望创造社可以独立出来,不受其它因素的约束。听说《洪水》的稿费一个月只有五十块,真的太少了,先生们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
短短一段时间,接连听到几番出乎意料的话,郭沫若和云湄面面相觑。原本他们是打算要好好闹一下洞房的,可这两位姑娘的气度和见识竟如此不凡,像女英雄一样。若是继续闹下去,反而显得他们不懂事了。
四、巧借文人避应酬虽然郭沫若他们不好意思再闹,可是新房外的众多亲戚还是跃跃欲试,探头探脑地想进入洞房来闹一闹。
这时新娘又想了个法子,她刚提出打麻将的想法,一旁的小娘娘就拿出了一副麻将摆在了方桌上。
动作之快令人乍舌,根本没有拒绝的机会。这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坐在麻将桌上了。
周全平一副了然的样子,他附在郭沫若的耳边解释道:“她们这是借我们来阻止宾客们进来闹洞房呢,直接省掉好多应酬。”
郭沫若等人也不是不会看气氛的人,他们顺其自然地加入了。果然在他们打麻将的时候,不断有进出看热闹的男女,但是却没有人闹新娘子。
结语
夜已经深了,人也散的差不多了,云湄不由向郭沫若赞叹这两位女子的可贵。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性的智慧有时也让人敬佩。永远不要瞧不起女性,不然,你永远不知道她们会在什么时候带给你们惊喜。
无论什么年代,多读书都是有益于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
参考文献:
《郭沫若》
《郭沫若的生平概述》
《中华民国史》
《民国风度》
《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