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期,上海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发现境内某居民陈某存在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缴税疑点,税务机关综合运用“五步工作法”,对其开展风险提醒和督促整改。该纳税人存在取得境外所得未依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税务机关政策辅导后,该纳税人积极配合说明情况,并依法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18.48万元。
上海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相关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建议纳税人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办理,税务机关发现存在涉税问题的,会通过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等方式,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前期,浙江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发现境内居民陈某某存在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缴税疑点,税务机关综合运用“五步工作法”,对其开展风险提醒和督促整改。该纳税人存在取得境外所得未依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税务机关政策辅导后,该纳税人积极配合说明情况,并依法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12.72万元。
浙江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相关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建议纳税人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办理。税务机关发现存在涉税问题的,将通过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等方式,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前期,山东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发现境内居民张某存在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缴税疑点。税务机关综合运用“五步工作法”,对其开展风险提醒和督促整改。经核,该纳税人存在取得境外所得未依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税务机关政策辅导后,该纳税人积极配合说明情况,并依法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126.38万元。
山东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相关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建议纳税人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办理,税务机关发现存在涉税问题的,将通过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等方式,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前期,湖北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大数据分析线索,发现境内居民孙某某存在取得境外收入未申报缴税疑点。税务机关综合运用“五步工作法”,对其开展风险提醒和督促整改。该纳税人存在取得境外所得未依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在税务机关政策辅导后,该纳税人积极配合说明情况,并依法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141.3万元。
湖北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相关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建议纳税人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办理,税务机关发现存在涉税问题的,会通过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等方式,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综合分析,税务局发现自然人未申报境外收入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税收大数据分析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系统,整合纳税人境内外的收入、支出、银行账户、跨境交易等多维度信息,通过算法模型识别异常。例如,境内居民在境内申报的收入与境外账户的资金流动不匹配,或存在境外机构支付的记录但未在个税申报中体现,系统会自动标记为风险疑点。
数据来源可能包括:
境内金融机构:银行流水、跨境汇款记录;
国际税收信息交换(如CRS,即共同申报准则):通过与其他国家/地区交换金融账户信息,获取纳税人的境外账户余额、投资收益等数据;
出入境记录:频繁或长期境外停留可能触发收入来源核查。
2. “五步工作法”的流程管控税务部门对发现的疑点采取分步骤处理:
风险识别:通过大数据筛查锁定疑似未申报境外收入的纳税人;
提示提醒:通过短信、电话或电子税务局推送风险提示,要求自查;
督促整改:对未响应的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要求补充申报;
约谈警示:对拒不配合的纳税人进行约谈,明确法律后果;
依法处理:对整改不彻底或拒不整改的纳税人采取滞纳金、罚款等强制措施。
3. 跨境支付与境外机构的关联信息对于外派人员或通过境外机构(如关联公司、代表处)取得收入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线索:
境内派出机构的代扣代缴记录:若境内机构未按规定代扣税款,系统会比对申报数据与支付记录;
境外完税凭证缺失:境外收入需提供纳税凭证以抵免国内税款,未上传相关凭证可能触发核查。
4. 纳税申报数据的逻辑校验在年度汇算申报中,纳税人需区分境内、境外所得并填写详细信息(如收入金额、已缴税额等)。系统会自动校验以下逻辑:
境外收入未合并计税:综合所得需合并境内外收入计算应纳税额;
抵免限额异常:境外已缴税款超出抵免限额或未提供完税证明时,系统会提示风险。
5. 国际合作与第三方数据共享中国通过参与国际税收合作(如CRS、双边税收协定),获取居民个人在境外的金融账户、投资收益等信息。例如:
境外金融机构自动报送:包括账户余额、利息、股息等;
跨境交易记录:如大额汇款、境外房产交易等。
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跨境信息共享和申报数据逻辑校验等多重手段,高效识别未申报境外收入的自然人,并采取分级管理措施。纳税人若存在境外所得,应按规定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申报,并上传境外完税凭证以抵免税款,避免被系统标记为风险对象。
有任何财税、股权等相关问题可在评论区讨论或问我哦!
▍ 声明:
1、推送稿件及图片均来自各地税务局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后台联系处理,谢谢!
2、上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