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判断儿女对象是否可靠,问他这5个问题就够了

看一苇 2025-03-27 19:54:36

巷子尾刘婶的闺女头回带男朋友回家,老两口憋了半天只挤出一句“家里几口人”。

小伙子走后,刘婶懊恼地直拍大腿:“该问的一句没问,光知道人属马顶啥用?”

其实真要摸清孩子对象的底细,五句家常话就够照出真心实意。

第一问:工作未来怎么打算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中说:“从做事看担当,比听承诺更实在。”

街坊老周闺女带男友上门,老周没查人家存款,就问:“工厂里技术员想往上走,准备学点什么?”

小伙子支支吾吾说“等领导提拔”,老周后来劝闺女再想想。

半年后果真听说,厂里裁员他头一批走人。

问工作不问工资单上有几个零,得听人家对往后十年的盘算。

送外卖的肯攒钱考电工证,餐馆服务员打算进修营养师,这些踏在泥地里还要抬头看路的人,比端着金饭碗混日子的人踏实。

过日子不怕眼下穷,就怕心里没盏灯。

第二问:家里二老身体可好

《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前楼张家儿子娶媳妇前,父母照例问了句:“你爸妈还种地吗?”

姑娘眼圈突然红了:“爹腰伤躺了三年,俺打三份工寄药钱。”

张婶当场塞了个红包:“这闺女要聘礼少,我就是借债也娶回来。”

婚后小两口开的小超市,天天给门口卖菜大娘留热水。

打听对方父母不是为了掂量彩礼,是看人心软不软。

逢年过节通电话的,生病了会端汤送药的,这些能把爹娘装心里的人,结了婚才懂疼人。

嫌父母没本事的,将来保不齐也嫌岳家不中用。

第三问:兄弟姐妹处得咋样

《朱子家训》道:“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胡同里嫁得最远的刘姐,当年和老郝处对象时,他主动说起:

“我哥修车铺缺个帮手,周末得搭把手。”

刘叔看出这是个顾家的,把闺女交给他放心。

如今哥俩在汽修城开了三家店,妯娌给公婆盖的二层楼,全村都说老郝家风水好。

问兄弟姐妹不是算亲戚多少,是看家教藏在哪。

手足间常走动帮忙的,说明门风正;一提家人就挑刺的,八成是凉薄性子。

未来妯娌拌嘴、亲戚借钱这些难关,根儿上还得看家教压不压得住。

第四问:成家日子想怎么过

北宋程颐说过:“婚姻,正伦理之始。”

菜场东头杨姨的教训最鲜活:闺女跟男友谈了五年,问何时结婚总说“等升主管”。

去年男方跳槽立马提分手,转身就跟新同事订了婚。

如今杨姨逢人就说:“稀里糊涂谈对象的,趁早让他说准话!”

问婚期不是催着摆酒,是看敢不敢给承诺。

说先领证再奋斗的小伙,比拖着要买别墅的实在。

真要过日子的人,领证比办席急;玩套路的,巴不得永远停在谈恋爱这步。

第五问:两家能帮衬些什么

古人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醒世恒言》写得好:“至亲三口,家火各担。”

西街陈叔嫁女时,亲家公上门头句话:“亲家,我出十万给他们添个小窝。”

陈叔当场把存折拍桌上:“我再添五万,房本写小两口名字。”

现在两家合伙开的托管班,楼上管孩子,楼下老人帮做饭,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谈钱不丢人,藏着小心思才害人。

父母主动说帮衬,是给两孩子递根过河的竿;

推三阻四怕吃亏的,往后亲家变冤家的不在少数。

过日子暖在实诚处

如今替儿女相看对象,最要紧是摘下那些虚头巴脑的标签,问透这些落地生根的话。

问工作知道能耐,问孝心看出人品,问家风摸清根基,问婚期试出诚意,问帮衬显了担当。

老祖宗说的“结亲看根本”,看的不是房子车子的死物,是活生生会疼人、肯过日子的心性。

巷子口卖早点的两口子,半夜三点起来和面熬粥,二十年还一个推车一个吆喝。

这柴米油盐里磨出来的夫妻情分,比多少山盟海誓的金贵。

当父母的把儿女教成这样的实诚人,再替他们挑个同路人,屋檐下的日子自然过得长长久久。

0 阅读:52
看一苇

看一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