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来,书生常被称为文弱之辈,有“手无缚鸡之力”之说。
然而,南宋末年,却有一位书生,他虽身处乱世,却以文弱之躯,展现出惊人的胆识与气节。
他,就是陆秀夫,一位背着8岁皇帝跳海殉国的民族英雄。
自此,世间再无大宋,却留下了陆秀夫那永恒的光辉。

公元1236年,金国被蒙元灭掉的第二年,陆秀夫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的一户书香世家。
按理来说,他应该有个不错的人生开局。可惜彼时的楚州正处于南宋抗元的前线,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为了保证一家老小的安全,他父亲带着年幼的陆秀夫迁居江南镇江,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陆秀夫自幼聪慧过人,跟随乡里的孟先生学习,才华出众,备受赞誉。
孟先生评价他道:“这小家伙将来必有出息。”

他也不负众望,公元1256年,19岁的陆秀夫成功考上进士。
而这届的状元就是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然而,时局动荡,朝廷并无太多职位可供他施展才华,他只得赋闲在家。
直到公元1260年,抗元名将李庭芝听闻陆秀夫的才名,征辟他为幕僚,这才渐渐崭露头角。

当时,李庭芝的幕府号称是天下人才最多的,有着“小朝廷”之美誉。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么多人才齐聚一堂,自然免不了争斗。
每一次李庭芝问计时,所有人都争相表现,以求能有好的机遇。
可陆秀夫却每次都一言不发,甚至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也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谈。
不过好就好在他能够勤勉做事,总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李庭芝的赏识。
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有三次晋升,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就这样,两人相依相扶共事了整整15年。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估计就不会有后世人人敬佩的民族英雄陆秀夫了。

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边防告急。
面对危局,李庭芝身边的幕僚纷纷逃离,唯有陆秀夫坚守岗位,不离不弃。
他的忠诚与担当感动了李庭芝,举荐他出任司农寺丞。此后,陆秀夫屡次升迁,历任宗正少卿、礼部侍郎等要职。
然而,南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元军兵临城下。公元1276年正月,谢太后和小皇帝赵显向元军投了降。

可陆秀夫不愿意当亡国奴,他和张世杰、文天祥以及老领导李庭芝等人都认为只要还有一丝皇室血脉留存,那南宋就还有希望。
于是陆秀夫趁乱追随广王赵昺(bǐng)和益王赵昰(shì)到了温州,后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是为宋端宗。
可惜天不逢时,益王因海上风雨惊惧而死,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的想投降,有的想逃跑。
可陆秀夫却说:“度宗皇帝尚有一子还在,把他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
于是公元1278年初,与众大臣共同拥立8岁的赵昺为帝,称宋怀宗,改元祥兴。
因皇帝年级小,尚不能处理朝政,于是拜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

陆秀夫拜相之后,愈加忙碌。
既要管文事,还要管军事,就连写点什么东西都只能亲自动手。
可尽管事务繁重,他仍坚持每日撰写《大学章句》,以勉励劝诫同僚。
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南宋王朝已是日落西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败局。

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爆发,南宋军队惨败。
陆秀夫护卫皇帝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
面对绝境,陆秀夫毅然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船去,自己则背着8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陆秀夫也是唯一一个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殉国的爱国丞相,
而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南宋士兵,跟随而去者多达近十万,其场面堪称凄烈。
文天祥在狱中得知消息后,受陆秀夫等爱国人士的激励,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传世绝句。
史载,此战过后,“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陆秀夫,身为文人,他原本可以远离战乱,安享书斋之乐。
但他却用自己的生命为传承了152年的南宋王朝画上了句号,也捍卫了国家尊严与民族气节。
故事距今已过去740余年,他的结局或许并不完美,却绝对伟大,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死。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其它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品史悟事儿,感恩相遇,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