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地膜环保回收,光降解膜参数,采收后5天处理,废弃物管理新技术
在南方的一些菠萝种植田园里,常常能看到一种颇为头疼的景象。那一个个圆滚滚、黄澄澄的菠萝在地里等待采收的时候,覆盖在地上的黑色塑料薄膜就像一块块顽固的伤疤。这些薄膜是之前为了保护菠萝苗、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而铺设的,可等到菠萝采收完了,它们却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到了下雨天,雨水混着泥土把废弃的薄膜搅得乱七八糟,有些还被冲到旁边的沟渠里,堵塞了沟渠,影响了农田的排水。这不仅破坏了田园的美景,还对土壤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
我有个在海南种菠萝的朋友老李,他就深受其害。老李在那片田园里种菠萝已经好些年头了,以前为了图方便又省钱,就用了那些一次性的普通塑料地膜。一开始,老李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种了几年后,他就发现土壤变得板结了,肥力也在下降。那些废弃的地膜就像幽灵一样,残留在土壤里,影响了菠萝根系的生长发育。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比如说在云南的一些偏远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很大。这里的菠萝种植户们也同样面临着废旧地膜的困扰。由于交通不便,回收废旧地膜的成本就特别高,所以很多农户都放弃了对地膜的回收处理。
现在,有了一种新的光降解膜技术,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希望。这种光降解膜的参数很有讲究。它的厚度一般在0.01毫米左右,这个厚度既能够满足在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又不会因为太厚而在降解的时候耗费过多的时间和能量。
这里给大家说说几种不同的菠萝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和这种光降解膜的关系。像贵妃芒菠萝,它的果实比较大,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要求特别高。以前的普通地膜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而光降解膜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变化,适度地调整透气性,让贵妃芒菠萝在生长过程中能更好地吸收养分。还有巴厘菠萝,它的果肉比较软,在生长过程中很怕受到挤压。光降解膜的柔韧性比较好,能很好地贴合在土壤表面,减少了因为外界因素挤压果实的风险。
在华北地区的有些农场里,也会种菠萝。可能有人会疑惑,菠萝不是热带水果吗?其实呀,华北有些温室果园里也能种植。这里的种植条件和南方田园有很大的不同。在温室里,种植户们发现光降解膜在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在春季,温度比较适宜,光降解膜的降解速度就会比夏季稍微慢一点。这是因为春季日照时间和强度不像夏季那么充足,光降解膜吸收的能量相对较少。
按照采收后5天处理的这个特点来说,这对整个种植周期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很多种植户在菠萝采收完就忙着自己的事情去了,很少再去关注那些废旧地膜。现在有了采收后5天处理的安排,就需要在种植计划里早早地把这个环节考虑进去。比如说在广东的一些菠萝种植园,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给农户们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在菠萝采收当天,农户们就要开始对土地进行初步的清理,把那些还附着在菠萝植株上的残叶和大块的泥土清理掉。到了采收后的第3天,就要开始收集那些散落在地表的废旧地膜,将其集中堆放在一起。然后到了第5天,就会有专门的设备来处理这些光降解膜。
从地区差异来看,在福建的一些沿海地区,那里的菠萝种植面积也很大。这些地方的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湿度比较大。这种环境下,光降解膜的降解过程中水分的影响就比较大。和在干燥内陆地区相比,降解速度可能会稍快一些。而且因为沿海地区的交通相对便利,废旧地膜的回收运输成本比较低,这也为光降解膜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还有一些冷门的绿植品种,比如神秘果,它在和菠萝混种的时候,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很严格。神秘果的根系比较浅,如果土壤被废旧地膜污染,它的生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蛇皮果也是一样的,在菠萝园里作为一种搭配种植的品种,它比较娇弱,废旧地膜残留会干扰它的生长环境。还有一种叫释迦果的,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精细的土壤管理,废旧地膜的存在会破坏它的土壤生态。这些冷门品种的存在也从侧面反映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的复杂性。
现在这种光降解膜的使用,对整个菠萝种植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像老李说的,很多年纪大的种植户习惯了传统地膜的使用方式,对于这种新型的光降解膜,他们不太愿意去接受。一方面是因为操作不太一样,需要学习新的流程;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的问题。虽然光降解膜从长远来看对环境好,种植效益也高,但是初期的投入会比普通地膜略高一些。
我们在管理菠萝种植园废弃物方面,尤其是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处理,有了光降解膜这个新武器,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比如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使用和配合回收光降解膜呢?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菠萝种植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