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遗存与地上资料吻合互证还原历史

翁卫和说古史 2023-12-07 12:02:00

“曾侯乙、三星堆、妇好墓”的考古故事

翁卫和的考古故事深入拼图比喻,将历史视为相关联的一系列图,强调考古之难在于缺乏“图纸”,需对整个“中华文明传承”的大框架有清晰认识。他呼吁“对症下药”,将发现的图归属到大框架,以确保整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探讨古文明时,翁卫和指出我们对离我们越远的文明了解越少,甚至将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误认为神话。他强调真实的人物有着真实的生活、人际关系、生老病死,否则历史将无法完整还原。

通过解析曾侯乙墓、三星堆遗址和殷墟五号宗庙遗址,翁卫和揭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历史背景。他解释了曾侯乙墓的墓制与三星堆的焚毁填埋器物坑的区别,同时强调了三星堆遗址中的王庙被篡政者破坏的历史过程。最后,他指出殷墟五号宗庙遗址供奉的是殷商立国前的历代先祖,与三星堆遗址在祭祀帝喾上有交叉和重叠。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展示了周礼下葬的墓制,通过其呈现的墓主人曾侯乙的骸骨、墓室、棺椁、铭文以及陪葬品、殉人等元素。这些礼制具有标记性和唯一性,全部为曾侯乙量身打造,使得墓中的一切均与他的身份和地位相匹配。

曾侯乙,是周文王的第七子,封号“郕叔武”,成为“曾国”第一位国君。他的墓葬位于西周早期,身份等级为诸侯国君,不在古代帝王的主线上。由于所处时代和身份,曾侯乙墓与虞夏文明的三星堆遗址以及殷前文明的殷墟五号宗庙遗址并没有太多的交叉与重叠。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一、二号坑揭示了虞夏时期的历史巨变。当时,三星堆遗址是王城,内设王庙,供奉历代古帝王的雕像、神物和礼器。这包括舜帝木雕像,脸带1.38米宽青铜面具,2.61米高的尧帝青铜像,以及3.95米高的青铜树等。这座王庙壮观而恢宏。

然而,太康时期,后羿和寒浞篡政,夏被灭国。后羿和寒浞摧毁了王庙,将被认为附有神灵的青铜帝像、遗宝和神物破碎焚毁后填埋于深坑中,形成了三星堆一、二号坑的出土遗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坑内有多位明显特征不同的帝王塑像,且显示出被人为破坏的痕迹。

涉及的人物包括帝喾、帝尧、帝舜、帝禹、夏启、太康、中康、相,还有禹的父亲鲧等。这说明夏朝王庙内当时供奉了这些历代帝王的形象。

[妇好墓]

在殷墟五号宗庙遗址中,我们见证了一段关于殷人王天下前历代先祖的故事。这座宗庙作为宗族(母)庙,供奉的并非古代帝王,而是与殷商建立前的历代先祖有关的人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殷鼻祖·帝喾,他是古代帝王辛帝,是殷墟五号宗庙的主要祭祀对象。除帝喾外,还供奉了殷宗母·简狄和殷始祖·子契的塑像。这三尊人物的形象通过外貌、衣着、纹饰以及与祭祀相关的铭文礼器,展现了他们的年纪、地位等特征。

与三星堆王庙一样,殷墟五号宗庙也在祭祀帝喾这位古代帝王。这两个遗址因共同祭祀帝喾而呈现了一些交叉和重叠之处,其中包括出土的帝喾的图腾形象。这共同的祭祀对象表明了这两个文明在古代帝王这条“历史”主线上的共鸣。

4 阅读:602

翁卫和说古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