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甘蔗女”,让人脊背发凉的职业,没有子宫优先录取

红色的史纪 2024-06-12 17:27:15

文| 赤晚

编辑| 赤晚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糖消费国,甘蔗产业可谓是中流砥柱,其中牵扯着数以万计的农民生计。

在这些身无长物的打工人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

“甘蔗女”一词慢慢演化而来,随之成了印度的新兴职业,但个中要求却使人细思恐极。

“没有子宫,优先录取!”

这令人脊背发凉的职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别无选择的甘蔗女

在印度,由于某些地区常年干旱,甘蔗种植就成了当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不管是雇佣者还是从业者,生活大都要依赖于此。

“甘蔗女”毋庸置疑,从业者多数都是女性,但碍于印度历来的眼光,她们所承担的压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普什帕是印度的一名农民,她和其他印度女性的命运并没有什么不同,早早地被父母安排嫁人。

她不懂得反抗也没有争执,家境贫困让她早早的辍学打工,摆在面前的好像只有嫁人这一条路。

十几岁的普什帕已为人妻,承担养育子女、打理家务、挣钱养家的责任,没有生活技能,便只能是出苦力。

成为“甘蔗女”好像就是她的宿命,但女性每月特定的经期成了困扰她的最大“问题”。

每到经期,普什帕都会血流不止、疼痛难忍,这大大降低了她的工作效率,由此不知遭到了丈夫和雇佣者的多少白眼。

要知道,甘蔗砍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计,这里面所夹杂的体力劳动是女性难以承受的。

每一年的10月到次年3月便是甘蔗砍伐季,诸如普什帕一般的女性要在凌晨4点起床给全家人准备吃食。

这已经成为了她们的日常习惯,六点就要赶到甘蔗种植地开始工作,日落方歇。

甘蔗砍伐后不算完成工作,一定数量捆在一起,还需人工扛运,“甘蔗女”一般将其扛在脑袋上。

烈日炎炎,头晕目眩,经期一来无异于就成了最大的“罪魁祸首”,生理的不适感是人为意念无法进行控制的。

中暑的情况尚不能轻下“战场”,更何况是自身原因,雇佣者并不会给她们任何的同情。

恰恰相反,平日上厕所都要扣钱,经期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借口,“甘蔗女”一天工作已远超12个小时,挣下的不过才20元人民币。

经期过程中,没有假期休息不说,一月的工资还要被扣去大半,美其名曰“月事税”。

即便是如此严苛的条件,也没有一个人打算放弃。

这是唯一养家糊口的途径,没有知识和地位,只能这样逆来顺受,这是所有“甘蔗女”内心最直观的认知。

没有丝毫与雇佣者争执的底气和能力,她们只能想办法延缓疼痛,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率。

26的普什帕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中经济更是拮据,经期带来的损失和折磨愈发的令她难以忍受。

为了一劳永逸,她去当地的小诊所摘除了自己的子宫,这样就不用吃药止痛,更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普什帕不是第一个这样选择的人。

2019年7月24日,半岛电视台援引印媒官方统计,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德市每年都有超过4500名的年轻女性做出了与普什帕同样的选择。

尽管她们一天的工资不过20元人民币,一次“子宫摘除”手术就需要三千多元。

但相较而言,比起定期的疼痛、用药浪费、外人异样的眼光,这样的“好办法”被大多数女性所选择。

工作效率提高了没错,但是“甘蔗女”却是不知道,进行“可能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手术,后遗症令人猝不及防。

传统思想的贫瘠

人从众,这样的心理在哪里都是适用的,有了前期“甘蔗女”切除子宫的行为,后来者争相模仿无数。

这对于她们自身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但是对于雇佣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天降的大好事。

“没有子宫,优先录取!”

久而久之,这样的应聘机制成了人们的固有观念,要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切除子宫成了必然的趋势。

没有人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劲,即便有个别接受知识的女性进行维权,也是无济于事。

“甘蔗女”想要挣得一份薪酬,自然就需要付出代价,维权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当基本的温饱都成了威胁,任何的权利就成了难以触及的“奢侈品”,更何况,大家并没有被欺负的自觉。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印度女性一贯以来被看做是生儿育女的可以买卖的商品,一切都是明码标价。

哪有丝毫的社会尊重可言,尤其是她们的经期,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却被看做是污秽之物。

印度认为女性经期到来是不纯洁的,此时她们不被允许进入寺庙和厨房,更是不能接触任何人。

此外,印度女性用于经期的卫生用品少的可怜,不少人深受感染的痛苦,身体不适难忍也不舍得用药,不外乎又是一笔支出。

这时,有不少黑心医生放出谣言,子宫切除手术可以防癌,一定意义上做到和“男人”无异,不必再因此耽误工作。

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想要成为“甘蔗女”的印度女性纷纷选择赌一把,花掉大额手术费用来保证长久的工作效率。

无人可以指摘,这都是她们自愿的行为,作为自己成功被聘用的一个条件,但这种行为是何其的愚蠢。

社会环境大势所趋,人人如此我又能如何?这逐渐成为一种应聘常态,择优录取的“优”成了众人追逐的对象。

身体的感知最为清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子宫切除手术,对于刚刚嫁人,子宫尚且发育不完全的妇女来说,这将会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不受控制的退化,深受其手术后遗症折磨的大有人在,但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究竟哪一种后果更令人难以忍受呢?

大多数时候,印度女性也是身不由己的,家中需要收入,她们总归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

这种讨好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但身后无人依仗,她们只能成为“甘蔗女”。

教育的桎梏

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大众都可以目睹的,根深蒂固的思想难以去除,新的法律便难以实施。

尽管如今已有小部分人为了女性权益发声,但想要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终究需要时间的考验。

可印度女子的出生是不受控制的,思想一代传一代,能够直接改变人们思想的不外乎就是教育。

在印度,这确实是一件并非人人皆可享用的“奢侈品”,贫困是生活的常态,既已做了“甘蔗女”,还谈及什么接受教育。

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除了疲累还是疲累,这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能够吃顿饱饭好好活着,便已是幸事。

教育,于一般人而言实在是远如浮云,思之无益,自然也就不知,切除子宫手术竞岗的方式是多么的荒谬。

这让人脊背发凉的应聘机制还被印度女性争相力捧,实在是令人无法理解,由于缺乏教育,他们的眼界仅限于田间劳作。

活着成了他们唯一的目的,任何的维权意识都是没有的,也从未想过,自己的身体到底适不适合做手术。

没有意识的支配,自然也就没有了相应的行为,“甘蔗女”一茬接着一茬,印度的糖产量不断翻新。

这背后究竟有多少“甘蔗女”的血汗,无人去计算清楚,有人招募,有人手术、有人应聘,有人沉沦……

到底是你情我愿的生意,让人细思恐极没有改变的能力,可长此以往下去,印度的生育率不免成为新的问题。

当印度女性把切除子宫当作应聘的捷径,新的思想形成,再想要改变只会更难,不少影片已经开始就此修正人们的观念。

《印度合伙人》、《月经革命》争相上映,关于女性维权活动亦在进行,教育被愈发的普及。

很明显,接受过教育的女子并不会任意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重视和宝贵的程度可见一斑。

自然,她们并不会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工作是一回事,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回事,这两者并非不可共存。

女性的经期并不是印度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惩罚”,对正常生理反应的认知体现了当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

除了自我看重,旁人不会顾及你半分,经期并非见不得人。

可是这样的声音太过微弱,不足以撼动“甘蔗女”养家的意志,对于一些贫困的妇女来说,这就是家中的唯一经济来源。

由于这种地位的不平等,印度女性正在遭受着这惨无人道的隐形职场规则,还有更多匪夷所思之事。

为了生存挣钱,代孕的印度女子大有人在,左右子宫有无,都要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将自己的健康视作无物。

由于教育的参差,认知差异逐渐拉开,她们并不觉得自己正在被接受侵犯,就算是有意识的呼救,也没有什么用处。

更何况是人人向往的“甘蔗女”,可怜可叹的背后尽是可悲,这样的现状究竟何时才是尽头?

参考资料:环球网《为赚更多钱,印度一些女性选择“可能不必要的”子宫切除手术》

0 阅读:0

红色的史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