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一大疑问,荆州失守后,他为何不往上庸撤退?

好学雪梨 2024-12-21 11:27:52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其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三国迷:当荆州失守后,为什么关羽不选择往上庸撤退?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军事战略,还牵扯到关羽的性格、人际关系和当时复杂的局势。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疑问。

公元219年,刘备集团的大将关羽从荆州南郡出发,率军突然攻打曹操占据的襄阳和樊城。

这场战役让曹操措手不及,曹仁出城交战,被关羽击败,丢失襄阳,只能固守樊城。

曹操派遣大将于禁和庞德率领三万余人救援襄阳,但关羽用计放水淹七军,大败曹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差点让曹操迁都北逃。

关羽乘胜追击,猛攻曹仁驻守的樊城。

眼看樊城摇摇欲坠,即将被关羽攻破时,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决定和东吴孙权联手,共同对付关羽。

关羽显然没有把孙权势力在背后的威胁放在心上,以为孙刘联盟非常牢固,所以在发兵攻打襄阳时,并没有派遣得力干将和重兵防御荆州。

荆州南郡的守将是糜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是傅士仁,两人都是平庸之辈。

孙权在和曹操秘密达成同盟后,派遣吕蒙、陆逊白衣渡江,悄悄进攻荆州,并诱降了公安的傅士仁和南郡的糜芳,导致荆州很快被东吴占据。

而曹操也没有放弃襄阳,他二度派遣援军,由大将徐晃率领,再度救援襄阳。

徐晃和关羽在樊城外围展开大战,关羽兵败,被迫渡过汉水,准备撤回襄阳。

但此时东吴攻打荆州的消息传到关羽军营之中,关羽不敢再去襄阳,准备率兵回荆州,但很快公安和南郡丢失的消息相继传来,关羽怒气冲天、昏绝于地。

关羽清醒后,迅速做出安排,一方面派遣使者火速向成都的刘备求救,另一方面他决定率兵夺回荆州。

但在关羽回师荆州的途中,很多荆州将士思乡心切,纷纷逃亡,东吴大将蒋钦、韩当、周泰、徐盛、丁奉轮番伏击围攻关羽,导致关羽手下将士死伤惨重,最后只剩三百余人。

关羽走投无路,只能占据小小的麦城,最后外无援军、内有粮草,在向成都突围时,被东吴俘虏,最后被孙权所杀。

关羽的结局很悲剧,由于他的粗心大意,心高气傲,导致丢失了荆州,也丢失了他的性命。

但这其中有个很大的疑问和困惑:当荆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关羽军营时,关羽还身在襄阳城下,如果选择撤退,为何会选择向距离更远的荆州撤退?

而且荆州的情况非常复杂,极有可能已经被东吴全部占据,关羽退回荆州,等于是羊入虎口、虎入狼群,风险极大。

此时的关羽手下还有数万人马,如果选择向西撤退,撤到上庸和房陵,那里都是刘备的控制势力范围,至少可以摆脱险境,保全自己和手下的军队,以求东山再起。

以关羽和刘备的那种特殊关系,估计刘备也不会过多惩罚关羽。

而且关羽败走麦城时,第一时间便想到派廖化突围,向最近的上庸城求救。

那么关羽在紧要关头,为何会舍近求远、深入险地,撤到荆州,而不是向西去更安全的上庸城呢?

这个疑问,估计很多熟读三国的三国迷们也会有同样的困惑和不解!

关羽这个疑问,史书上没有给出答案。

我在这里谈下关于这个疑问的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但仅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羽不愿意去上庸寄人篱下,和刘封、孟达等人的关系不和睦。

刘备在西行去攻打益州刘璋时,原本把诸葛亮、张飞、赵云和关羽等人都放在荆州,只带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同行。

但刘备运气不好,在落凤坡之战中,被刘璋部将张任打败,连军师庞统也战死,没有办法,刘备只能让诸葛亮出马。

荆州必须要留得力大将留守,刘备和诸葛亮都把这个重任委托给关羽,相当于任命关羽为荆州军区总司令,总揽一切军政事务,随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便西征去益州。

刘备夺取益州后,又和曹操争夺汉中,在诸葛亮等人的协助下,刘备又夺取汉中,疆域领土达到鼎盛时期,称汉中王。

此时远在襄阳的关羽也被汉中王刘备封为五虎大将之首,其在刘备集团军队的地位已经排名第二,无人可及,权势和地位登峰造极!

但上庸并非关羽的管辖地盘,是刘备直接管辖的区域,守将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养子,但和关羽的关系并不和睦,关羽甚至还曾经劝说刘备要防备养子刘封,称刘封为螟蛉之子。

至于孟达,是原刘璋的下属,和关羽毫无任何交集,估计关羽都没见过孟达,关系当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上庸守将是张飞和赵云等人的话,我估计关羽很有可能会选择去上庸逃难。

关羽,一个堂堂荆州军区的总司令,自己打了败仗、丢失了荆州,却如丧家之犬般跑到别人的地盘去避难,而且守将和关羽的关系也并不友好,你说关羽会考虑吗?

以关羽心高气傲的性格,断然不会选择去上庸,刘封和孟达,权势地位远不如关羽,而且关系还不和睦,关羽第一选择当然不会是去上庸!

去了自讨没趣、寄人篱下,关羽一般不会如此选择。

其次,去上庸其实并非最佳撤退路线。

退一万步说,即使关羽拉得下老脸,放得下面子,选择向上庸方向撤退,其实也并非是他撤退的最佳路线。

上庸看似离襄阳更近,但却位于武当山和大巴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险要,不利于大部队的快速行军。

如果关羽的疲惫之师在向上庸的撤退途中,被曹操军队从背后追杀,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反,从襄阳到荆州,一路全是江汉平原,非常有利于大部队的快速行军,关羽选择撤往荆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当然即使荆州被东吴占据,关羽其实还有最后一条求生通道,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走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奉节(今重庆奉节),撤回蜀中。

第三,关羽有信心夺回荆州,他有责任夺回荆州,而且也必须夺回荆州!

关羽即使听说荆州被东吴偷袭后,内心深处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率领手下将士,将立足未稳的东吴军队赶出荆州。

在关羽眼中,东吴集团真正称得上名将的,也就周瑜、鲁肃而已,周瑜、鲁肃等人相继病逝后,吕蒙和陆逊等人,关羽根本不放在眼中,他很有信心率领手下将士,把吕蒙等人赶出荆州。

军师诸葛亮在离开荆州时,将驻守荆州的重任托付给关羽,主公刘备对关羽更是信任有加,大家都对关羽给予厚望,希望关羽能牢牢守住荆州,把荆州作为北伐中原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关羽在襄阳城下屡战屡胜时,曾信心十足,想为主公刘备的北伐开个好头,打个基础,但最终却后院失火,连荆州都丢了。

一旦荆州丢失,将对刘备的霸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北伐中原也许将遥遥无期!

关羽觉得十分内疚和惭愧,愧对主公刘备的信任,愧对军师诸葛亮的重托,所以为了洗刷失败的耻辱,关羽自己觉得有责任夺回荆州,也必须夺回荆州。

所以关羽义无反顾地选择率兵返回荆州!

如果东吴方面偷袭荆州的是一般的武将,也许关羽真的还有机会翻盘,但吕蒙和陆逊的表现却让关羽后悔终身。

吕蒙白衣渡江,几乎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以极小的代价,轻松占领公安和南郡,而且迅速安抚和稳定人心,使得荆州城在被东吴军队占据后,没有发生太多的内乱,荆州的文武官员迅速选择投靠孙权。

随后,吕蒙又迅速命蒋钦、韩当、周泰、徐盛、丁奉等将领,在襄阳和荆州的交通要道设下重重伏兵等待关羽南下。

而陆逊也没闲着,从荆州逆流而上,一路招降,将夷陵、秭归等地全部收入东吴囊中,不好意思,把关羽的最后一个逃生通道给切断了。

关羽在麦城附近遭遇东吴五路大军伏击,损失惨重,最后失去了夺回荆州的信心,只能败走麦城!

而且所有逃生通道都被东吴军队切断,廖化突围去上庸搬救兵,却被刘封和孟达拒绝,关羽最终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综上所述,关羽不选择往上庸撤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他不愿意寄人篱下,二是上庸的地形不适合大部队撤退,三是他对夺回荆州充满信心和责任感。

这三点原因综合在一起,使得关羽最终选择了回荆州这条路,尽管这条路上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关羽的这种选择,虽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性结局,但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武将的责任感和勇气。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的失败归结为个人性格的问题,而应该看到当时复杂的军事和政治背景。

关羽的抉择,无论对错,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