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他是春秋敢于卷国君的第一人,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老丘讲古书 2025-02-28 17:13:16

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楚文王十四年,楚国发生内乱,巴国乘机进攻楚国。这次楚国的内乱原因可以追溯到楚文王的父亲楚武王时期。

楚武王通过斩杀侄子而自立为王,上台后不久为了开辟楚国的疆土,就随即发动对周边各国的进攻,很快就灭了权国,随后将权地改为权县,派大夫斗缗(音民)为县尹。

楚国是最早实现郡县制的国家,斗缗可谓是中国第一位县长,可是这位县长在原权国贵族的怂恿之下背叛了楚国。

但是这次叛乱很快被楚武王平息。为了防止权国原住民再次叛乱,楚武王将他们强行迁移到那处,那处是地名,在今天的湖北荆门东南那口城。这次迁移的目的是通过与楚地原住民的混居从而将权国原住民彻底融入到楚国,作为外乡人的权国人再也无力反叛,并重新委派了大夫阎敖为县尹。

这个策略非常成功,楚武王时期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楚文王即位后不久就与巴国一起联手进攻申国,可是联军驻扎在一起的时候楚军与巴军发生了冲突,结果巴军从联军变成了敌军。

巴军选择进攻了那处,得手后再继续进攻楚国的都城,那处被巴军围攻时,县尹阎敖没有选择坚守反击,而是丢下满城百姓,只身一人游过涌湖逃走,看来阎县长治军本事不大,但是游泳水平很高。

楚文王对临阵脱逃的阎县长毫不手软,斩立决,但是他的族人在若干年后发生了叛乱。这就是楚国这次内乱的原因,巴国人也是趁机来攻打。

次年春天,也就是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亲率大军与巴军在津地大战,津之战楚国大败。

楚文王率残军退回都城,但是到了城门下,守城将领竟然拒绝打开城门,简直闻所未闻,一个小小的守城将领居然有这样的胆识来拒绝国君。

这位将领名叫鬻(音玉)拳,他在楚国可是名人,而且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了。

早在公元前784年,楚文王俘虏了蔡侯献舞,蔡侯当场破口大骂出卖他的息侯,气急败坏之下也顺带着问候了楚文王的祖宗十八代,于是楚文王盛怒之下要把蔡献舞给烹了,众大臣见此纷纷劝阻。

蔡献舞虽然是俘虏,但是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如果就这样烹杀了,其他诸侯肯定会群起而攻之,到那个时候楚国也是难以招架。

油锅已然架起,眼看蔡侯就要入锅,一位大夫突然拔剑架在了楚文王的脖子上,威胁楚文王立即住手,否则就要咔嚓了,这位大夫正是鬻拳,楚文王看这架势也只能勉强答应了请求。

经过这番惊吓,楚文王也冷静了下来,想来鬻拳的建议也是非常正确的,所以也并未惩罚鬻拳,但是鬻拳却说做出如此威胁国君的行为肯定是不能饶恕的,于是他自行认领了刖刑,即砍了自己的一条腿。

春秋时期受过刖刑的大夫因为行走不便,所以通常都会被任命看守城门一职,鬻拳也同样被任命看守都城大门。

之所以这样才发生了楚文王败退后想进城被拒绝的事情,鬻拳又一次用以命相搏的方式来劝导楚文王。

楚文王无奈之下只能整顿败军,鼓舞激励将士们对黄国发动进攻,果然哀兵必胜,毫无退路的楚军很快击败了黄国的军队,灭了黄国。以胜利之师的姿态回国,但是在回国途中,因为楚文王连日征战劳累过度,再加上伤病,不久就病情加重。

回国后不久就病逝了,鬻拳悲痛不已,他认为楚文王的死都是他造成的,所以楚文王葬礼一结束,他也随即自杀殉葬。在自杀前他先砍去自己的另外一条腿作为上次威逼楚文王的惩罚,然后在楚文王地宫的墓道中自杀,用这样的方式来宣告自己将永远为楚文王守灵。

老丘以为,鬻拳每次都选择死谏的方式来进谏,事后又都主动对自己做出惩罚,对国君忠心耿耿,以身维护国家利益、国君尊严,最后自杀殉葬,令人钦佩不已。

虽然他的行为太过激进,并不提倡,但他这种牺牲小我,只为大我的精神值得世人所深思。在当下倍加推崇的自我意识、自我精神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私自利。

庄公十八年

初,楚武王克权,使鬥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庄公十九年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还,及湫,有疾。

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皇。

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