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简宁心理 2025-01-12 22:30:08

你好呀,我是简宁。

今天来聊个跟孩子有关的话题。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让你往东,你偏往西!”

“我这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

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每个吼娃的背后,都有一个濒临崩溃的老父亲/老母亲。你苦口婆心,孩子却把你的话当耳旁风;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来劲……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之所以这么叛逆,也许不是他们故意跟你作对,而是因为你管得太多了!

01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的真相

很多父母,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今天穿什么衣服,明天吃什么饭,报哪个兴趣班,交什么样的朋友……

殊不知,你以为的“爱”,正在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都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对掌控感和自主权的需求,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迫切地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被当作大人来看待。

这时候,如果你还像小时候那样管着他们,他们就会感觉自己的自主权被剥夺了,于是就产生了“心理逆反”。

什么是“心理逆反”?

心理逆反是指,当人们感觉自由被剥夺时,往往通过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事情来重申其自主权。

简单来说,就是“你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做什么!”

这是因为,当人们感觉自己的自由被剥夺时,就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偏要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来重新获得控制感。

逆反,其实是人们的自主权受到威胁时,试图维护自主权的一种方式。

02比叛逆更可怕的,是孩子眼里的光消失了

你以为孩子叛逆就够让人头疼了吗?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如果孩子的心理逆反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回应,反而招致更严厉的控制,他们可能会陷入更深的绝望,甚至发展成“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从而放弃努力。

想一下,假如你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无论你怎么挣扎、怎么呼救,都无济于事,时间久了,你还会继续挣扎吗?

恐怕你会放弃抵抗,躺平认命了吧?

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他们长期处在父母的高压控制之下,无论怎么反抗都无法改变现状,慢慢地,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用,于是干脆放弃努力,变得消极、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等,都跟童年时期的“习得性无助”有关。这不是危言耸听哦。

03 小心!生活中这些陷阱让你越陷越深

心理逆反可不仅仅存在于亲子关系中,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稍不留神,你可能就会掉进它的“陷阱”里。

1. 饥饿营销:越稀缺,越想要!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限量版、限时抢购的东西,总是特别吸引人?明明你可能根本不需要,但就是忍不住想买!

这是因为商家利用了“稀缺”技巧制造了心理逆反。那些稀缺的东西,人们往往更渴望得到。

“最后10单”、“仅此一天”……这些标语,制造了一种“你再不买就没了”的紧迫感,从而激发了你的购买欲。

这和父母教育孩子是不是很像?你越是禁止孩子玩手机,他可能越想玩,因为你剥夺了他玩手机的自由。

2. 警示标识:越警告,越好奇!

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暴力电影、游戏包装上的警示标识,反而会让人们更想看、更想玩?

心理学家布拉德·布什曼做过一个实验,让人们看一些关于暴力电视节目的描述,有些描述旁边有警示标识,有些有信息标识,有些则什么都没有。

结果,那些看到警示标识的人,反而对这些暴力节目更感兴趣。

警示标识非但没有起到劝阻的作用,反而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更想去尝试那些被禁止的东西。

所以,当你不想让孩子接触某个东西时,千万别直接禁止,可能适得其反。

3.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阻挠,越相爱

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族的强烈反对,但这种反对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相爱的决心。

越是阻挠,越是相爱,这就是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是“心理逆反”的一种体现。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谈恋爱的时候,被父母千方阻挠,结果她义无反顾地跟着男友走了,两个人裸婚在一起了。

但婚后却发现,自己老公又懒又大男子主义,天天玩游戏,没有上进心,为此,两个人经常吵架,最后,她带着女儿以离婚收场了。

所以,身为父母,当你不看好孩子的感情时,千万别在他们热恋的时候千方百计阻挠,不如想想怎么样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

045招帮你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既然心理逆反这么普遍,又这么棘手,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特别是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怎样才能避免硬碰硬,又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呢?

别着急,这里有4个小妙招,帮你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1. 把控制变成选择

不要总是替孩子做决定,把“你应该……”变成“你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比如,你想让孩子多吃蔬菜,不要说“你必须把这些蔬菜都吃完!”,而是说“这里有西兰花、胡萝卜和菠菜,你想吃哪一个?”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有选择权时,他们的逆反心理自然会减少。

2. 把命令变成沟通

当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不要急于责备或惩罚,而是要尝试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试着理解他们的感受,并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

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你可以问问他:“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玩游戏是不是让你感觉很放松?”

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3. 把保护变成放手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你的庇护之下,他们总要学会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所以,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即使犯了错,也是宝贵的成长经验。

比如,孩子想尝试一项新的运动,即使你觉得有风险,也不要立刻阻止,而是和他一起评估风险,做好安全措施,然后鼓励他去尝试。

在试错中成长,孩子才能更快地走向成熟。

4. 把专制变成协商

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并明确规则的边界和违反规则的后果。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与他们进行协商,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比如,关于玩手机的时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可以玩多久,什么时候不能玩,违反了规则会有什么后果等等。

通过协商制定的规则,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执行。

5.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研究表明,当我们意识到他人更专业、更有能力或者更幸运,更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时,我们会愿意交出部分自主权,听从他人的建议。

孩子们也很聪明,他们会观察并学习父母的行为。当孩子意识到父母比自己更专业、更有能力时,他们也更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影响孩子,让他们明白,你的建议是基于经验和智慧的,这样他们也更乐于接受。

“心理逆反”和“习得性无助”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压制或放纵,而是要用爱和智慧去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11
简宁心理

简宁心理

用心理学解读人性,写暖心文字疗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