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几天有没有觉得年味越发浓郁了。虽然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传统习俗的失传,但是大家迎接新年的心是没有变的。
春节是华人的头等大事,不同地区、不同民系也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习俗,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中国的常州是典型的江南城市,吴越文化的代表之一,常州的年俗处处散发着江南的婉约色彩。传统上的常州人都会怎么迎接农历新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忙年货 馒头团子是最爱传统上,常州人的新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启动了,以前的常州人会在腊月酿制米酒,用来祭祀祖先,传说祖先值吃自家子孙酿造的米酒,不吃买来的米酒。不过现在似乎没这么讲究了。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做馒头和团子,如果是酿酒的过程有些枯燥,那做馒头、团子的过程就欢乐多了,小孩子尤其喜欢。在过去,制作馒头和团子的全部过程都要在家完成,需要全家总动员磨粉、和面、制作馅料、上锅蒸熟等,最后别忘了给出锅的团子和馒头点上红点。
此外,常州还有做人口团子的习俗,寓意阖家团圆。据传这一习俗源于明代初。朱元璋平定江南,得了天下后,残杀功臣。当时,驻守在常州的是屡建战功的大将汤和。朱元璋对他也很不放心。汤和感到危险,便借酒自隐,往往在酒后理政,错杀无辜。
汤和的副将为避免错杀,便做了几个假人头,染上血色,每当汤和酒醉发怒要杀人时,便把假人头当堂一献。汤和醉眼惺忪,掀鬓大笑。第二天便把事情全忘了,即使看到他要杀的人,也便无事。因此副将暗暗传令,家家都用米粉做几个假人头,以防被汤和错杀,保人口平安,称为“人口团子”,并流传为过年的习俗之一。后来人们觉得过年做人头不祥,就改成寿桃等,但仍在上面点红。
腊月廿三扫房子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就是“掸檐尘”的日子。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间呢?这和一个神话传说有关。
古人认为有一个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的三尸神,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玉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以蛛网遮掩作记号。凡有记号的人家,就要进行惩罚。
幸好灶王爷及时出手想到一个对付三尸神的办法,他嘱咐人间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于是大家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三尸神的阴谋没有得逞,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廿四送灶神按照传统,常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送灶神。除此以外还要做玛瑙团子,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吃琥珀团子,咸腻头。所谓玛瑙团子,是一种把米粉和红糖水混合以后,捏出的半红半白的团子。
送灶神是一个遍及所有华人地区的习俗。晋朝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由此可见这一习俗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安宅斋土龙进入腊月以后,常州人家家家都会进行俗称“过年”的祭祀,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中,有一种叫“斋土龙”的仪式。“斋土龙”是有常州地方特色的龙崇拜遗俗,近代常州人称“斋土龙”仪式为“安宅”,也有一些地方称“谢宅”。常州又称“龙城”,也许和这个习俗有些联系吧。
旧时,常州世俗认为,住宅是有“宅神”的,宅神就是老宅中出现的“家蛇”。常州人家对“家蛇”一向是恭敬崇拜的,并把它的出现看作是家宅吉凶的预兆。
“斋土龙”礼仪与其他民间祭祀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斋土龙”是不用供桌的,而是将香烛供品直接摆放在地面上的。祭祀设供的方位,一般是坐北朝南,“斋土龙”是靠山头墙,可以坐东朝西,也可以坐西朝东,以示“宅神”就在家里。
盅筷摆放数量,“斋土龙”是按农历月份数来定,平常年份摆放12副,闰年要放13副,一盅一筷依次一字形排列,酒菜先上,点燃大半支香时上饭。
上供的“三荤三素”也与一般祭祀的“三荤三素”大致相同,但荤食中的肉是猪头,鱼是鳊鱼,蛋是煮熟的鸡蛋;素食是用油熯过的豆腐干、百叶、豆斋饼。“三荤三素”只要半生半熟,撒点盐就可以了。“斋土龙”礼仪一般是在下午进行,排在“过年”系列祭祀的第一位。
以上就是常州的一些传统年俗,是不是挺有趣的?
用户18xxx52
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