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社部关于延迟和弹性退休的规定,包括全部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未退休人员,因此,延迟退休的人群,不仅包括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包括以个人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
根据公开的数据,我国大约有两亿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其中大约有8000万人以个人身份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延迟退休实施后,无论是男职工还是女职工,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都需要按照人社部发布的延迟和弹性退休政策办理退休手续。
具体来说,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的女职工,每3个月延迟退休1个月。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男职工原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部分地区有国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符合当地规定的灵活就业女职工,原退休年龄为50周岁。
从国家政策看,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至于目前部分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原退休年龄为50周岁,是由于特殊经历造成的,允许50岁退休的女灵活就业人员,并不是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就好比有一部分从事特殊工作的男职工可以提前到55周岁退休一样,并不能说明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所以要注意法定退休年龄和允许退休年龄的区别。
如果看延迟退休政策,似乎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不利,毕竟所有养老保险费都是自己缴纳的,不像企业或者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大部分养老保险费用有单位承担,个人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后,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时间延长,缴费增加,从这个方面看,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负担确实加重了。
其实,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因为延迟退休新规不仅包括包括法定退休年龄的改变,还包括年龄的弹性,就是说,延迟退休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不是刚性退休年龄,而是在弹性规则下,最多可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前3年退休,最晚可以延后3年退休。
对于男性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由于退休年龄可以最多提前3年,正好弥补了延迟退休后延长3年的最大延长年龄。根据延迟退休政策,男性灵活就业人员,最大法定退休年龄最多延迟到63岁,提前3年退休,完全可以弥补。因此,延迟退休后,男性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在60岁申请退休。
对于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同样最多可以提前3年退休,如果原来允许退休年龄为50周岁,只要是1980年12月及之前出生的,依然可以在50岁退休,如果原来允许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只要是1981年12月及之前出生的,依然可以在55周岁退休。不过,延迟退休政策对原来能够在50岁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影响大一些,因为要逐步延迟到55岁,而提前最多3年,延迟后,法定退休年龄是55岁,那么一部分灵活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最早只能在52岁退休。
从以上分析可知,延迟退休和弹性新规实施后,虽然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很多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选择在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允许的退休年龄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