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婆孙被一路跟拍,酒店拒绝入住,何苦非要“赶尽杀绝”?

奥英谈国际 2023-06-10 18:51:02

5月4日,有网民放出消息,前期被万人所指的“插队婆孙”到达桂林,晚上9点多仍流落街头,因为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拒绝她们入住,为证实消息的真实性,该网友还上传了婆孙俩寻找酒店的监控画面。

网友发布插队婆孙被酒店拒绝画面

就在同一天,某网络大V发布“号外”称:插队婆孙已进入桂林地界,请相关景区、酒店做好接待应对工作,密切关注行踪,做好相应预案,酒店、景区拿出切实可行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很明显,这则“号外”再次以调侃的口吻“羞辱”了陷入巨大舆论漩涡的婆孙俩,从另一方面来看,“插队婆孙”正在被持续“网暴”,并且是全程跟踪。

从流出的照片可以看出,两人佩戴口罩,婆婆另加了一顶圆帽,可能是为了遮人耳目,免得再生事端。

网友发布偶遇插队婆孙照片

一位网民声称:当时自己就在该店,婆孙俩一进来就被很多人认出,虽然看起来面容憔悴、嚣张气焰全无,但大家依然很紧张,甚至不敢大声说话,连店家也是小心伺候。

婆孙俩各自点了简餐,没有点其他小菜,表情冷若冰霜,也没有言语,大概心情不好,只吃了一半便匆匆离开。

更多的网民在继续拿婆孙俩“开涮”:

如果我在饭店就餐,她插我队怎么办?坐她对面会不会被警告“不好惹”?婆孙俩“平移”到广西了。这是打算全国巡演吗?我坐她对面会惹她发飙吗?

网友发布偶遇插队婆孙照片

与此同时,为婆孙俩量身定做的车贴正在网上热卖。

“聪明”的商家将两人发飙的图片做成表情包,堂而皇之地挂在自家网店进行售卖,生意很不错。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车主“带着”婆孙二人招摇过市,相当拉风,甚至连T恤也用上了。

疯狂的网民甚至扒出了婆孙俩的真实姓名,发布了居住的城市和小区名称,并声称就“婆婆退休前的单位性质和表现情况”采访了邻居和同事。

毫不夸张地说,“插队门”已经成为当下全民狂欢的一场饕餮盛宴。曾经插过队和正在插队的网民都在义愤填膺。

不知道婆孙俩现在是什么感受?后悔、难过、委屈、彻夜难眠、惊弓之鸟几乎是肯定的。

估计婆孙俩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这种“人人喊打”的“社死”大场面,出门得小心翼翼,上街得溜边走,即便无人议论,周围投来的异样眼光都能让人感到脊背发凉。

婆孙俩也不会想到,一段十几秒的视频就能让她们“臭名远扬”,甚至火到了国外,等她们回到家乡后,恐怕将会真正体验到现实版的“歧视”和“疏远”。

网友发布偶遇插队婆孙照片

一个人做了错事的确应该受到惩罚,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了,已经超出了她们应得的惩罚范围。

我无意替婆孙俩洗地,我也曾撰文批评过她们,批也批了,骂也骂了,是不是可以翻篇了?

如果网民一直揪着二人不放,无论她们去哪里都不断地跟拍,然后发到网上反复调侃和羞辱,这是不给活路啊,一定要逼出人命才肯罢休吗?

当然,我相信婆孙俩足够刚烈,不会轻易倒下,但再刚烈也架不住长期的精神打压,网暴造成的悲剧还少吗?

《新闻晨报》针对“插队婆孙被做成恶搞表情包”的话题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6%的网民认为“有些过,接近网暴”,但仍有43%的人认为“还行,算是一种适度的道德谴责”。

《新闻晨报》网络调查

我无法理解那43%的网民,婆孙俩都被做成车贴了还不算过吗?恐怕这是有史以来头一遭,那些罪大恶极之人都不曾享用过,插了队的婆孙俩却享用了。

无论何种惩罚,一定要和不道德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婆孙俩插队是有错,发飙更有错,但不足以全民喊打、被口水淹死。

一位网民说到:“看每个人都在骂婆孙俩,还以为是抢劫犯,原来是插队啊。”

实事求是地说,现实中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没有闯过一次红灯、没有乱扔过一次垃圾、没有一次随意变道或开远光灯、没有一次大声喧哗......

如果有人把你的不文明行为发到网络并登上热搜,然后被千夫所指,你也会认为“罪有应得”吗?

谴责归谴责,批评归批评,凡事有个度,别太过了。

网友发布偶遇插队婆孙照片

话说回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想要舆论降温,婆孙俩还是得主动一点,再次发个小作文给大家道个歉,或者给涉事男子道个歉不就化解了吗?

或许涉事女子有自己的小委屈,比如她口口声声指责男子不该拉她,但无论怎样,毕竟自己有错在先,主动一点也是应该的。

0 阅读:1

奥英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