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坚白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近期,西安银行因“三季度员工倒贴 3000万”的信披乌龙事件,备受舆论关注。但事实上,这已不是西安银行近年来首次出现信披纰漏。今年9 月份,西安银行即因资产负债表中 “金融投资” 科目下部分金融资产分类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收到陕西证监局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内控问题频发,某种程度上与该行高管团队动荡有关。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以来,西安银行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相继辞任,此后至今,原行长梁邦海一直身兼数职,一肩挑起了行长、董事长、董秘三大核心职务。
而在人事动荡青黄不接之际,西安银行的经营业绩也持续疲软,净息差、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相继出现恶化态势,在同类银行中普遍垫底。
作为西北城商行“第一股”,西安银行在西北银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陷入多重困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01
2021年业绩拐点:净息差降至1.37%,投资业务拉动业绩增长
回顾历年数据,西安银行营收及净利在延续多年的增长态势后,在2021年到达高点,随后开始进入剧烈调整期。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银行营收达到72.03亿元,净利润达到28.04亿元,尽管绝对值再创新高,但持续增长步入尾声的信号已清晰可见。当年,其年度营收同比增长率回落至0.91%,而净利同比增长率则降至1.73%。
作为对比,2019年西安银行登陆A股时,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14.55%、13.27%,而2018年,这两个数字则分别为21.31%、10.82%。
而到了2022年,西安银行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则双双由正转负。其中,营收同比下降8.82%至65.68亿元;净利下滑幅度则更大,降幅为13.55%至24.24亿元。2023年,西安银行业绩止跌回升,营收同比增长9.7%至72.05亿元,重新回到2021年的高点。但同期净利润仍未修复,2023年实现净利24.62亿元,仅同比增长1.56%,相当于2019年上市前的水平。
业绩大幅震荡的背后,是西安银行略显尴尬的业务现状。一方面,利差业务作为其营收主力,近年来尽显颓势;另一方面,尽管非利息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不断上升,且以较高的增速拉升了整体业绩,但其中投资收益较大的波动性,以及快速增长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敞口,也难以避免地对营收增长的持续性以及利润增长构成拖累。
先看利差业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西安银行年度利息净收入分别为59.93亿元、55.08亿元、53.08亿元,呈逐年下降态势,对应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46%、-8.09%、-3.63%。尽管收入规模持续萎缩,但截至目前,利差业务仍然是西安银行绝对的营收主力。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到83.20%、83.86%、73.63%。
利息净收入连年下滑,直接由净息差不断收窄导致。数据显示,西安银行净息差由2021年的1.91%下滑至2022年的1.66%,然后在2023年又进一步滑落至1.37%,每年将近30个基点的下降幅度,已经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准。
而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生息资产的规模其实是扩张的。2021年至2023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分别达到3142亿元、3325亿元、3885亿元。然而,在净息差的大幅下降之下,资产规模的提升未能够弥补净息差下滑造成的影响,利息净收入仍然持续走低。
再看非利息收入。从数据上看,在利息净收入不断收缩的情况下,非利息净收入已经成为调节西安银行业绩表现的重要支撑。2021年,非利息净收入为12.1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0.06%,推动西安银行整体营收实现0.91%的同比增长;2023年,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9.01%达到18.97亿元,更是将营收同比增长拉升至9.7%;作为对比,2022年,在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2.43%的情况下,整体营收则同比下降8.82%。由此可见,近年来西安银行整体业绩对于非息收入的依赖程度。
但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西安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存在显著波动。这种波动性又与其收入结构密切相关。财报显示,西安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主要由中间业务收入及金融投资收入构成,前者在财报中体现为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后者则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最近三个完整年度,两大板块贡献了超过95%的非利息净收入。
但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同样是持续下滑的态势,由2021年的5.60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4.07亿元,再到2023年的2.77亿元,下滑幅度远超利息净收入。而金融投资收入则基本是逐年提升,但与此同时,这也是非利息净收入波动性的主要根源。
尤其是2023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高达59.2%达到11.74亿元,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则由去年的亏损1.18亿元转为盈利4.32亿元,而两者合计占非利息净收入的比重也一举突破80%。这样的剧烈波动,如前文所述,几乎直接推动了西安银行年度营收同比增速由2022年的下降8.82%,转变为2023年的增长9.7%。
份额的提升以及亮眼的增速意味着,在包括利差业务及中间业务等传统业务持续低迷的局面下,金融投资收入已经成为西安银行提升业绩的重要凭借。但需要关注的是,除了业务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之外,由于涉及金融市场,业务本身的风险似乎也在加速暴露。
比如,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银行针对金融投资计提了高达10.54亿元的信用减值,同比增幅高达901.06%,这是西安银行2023年净利润未能明显修复的关键原因。
而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西安银行基本延续了2023年的增速,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69%达到55.29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14%达到19.27亿元。此外,从较为有限的披露信息来看,前三季度西安银行同样基本保持了此前的营收格局。
具体而言,利息净收入仍然是下滑状态,2024年前三季度为38.68亿元,而去年同期是39.85亿元。非利息净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略有回升,由2.10亿元增至2.76亿元,而包括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内的金融投资,仍然贡献了绝大部分的非息收入,前三季度达到13.37亿元,去年同期则为7.89亿元。
02
不良率、拨备率双双破历史记录,频收监管罚单
而在传统利差业务持续低迷的同时,贷款资产的不良率也在逐步攀升,这让整体经营状况更加不容乐观。最新三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64%。
横向对比来看,与A股17家公布同期不良率的城商行相比,西安银行的不良率处于垫底位置,仅略好于郑州银行的1.86%、兰州银行的1.83%,相比排名靠前的成都银行、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不到0.8%的水准,已经翻了一倍。
而纵向来看,西安银行不良率的攀升同样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底,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5%,而2022年底则为1.25%。关于不良率恶化的原因,西安银行曾在2023年年报中做出过解释,主要受部分房地产客户和零售业务风险等方面的影响。
具体来看,房地产业是西安银行的第四大贷款行业。截至2023年末,西安银行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02.17亿元,相比上年末增加了10.83%,虽然没有披露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但年报中表示,银行总体不良率的增长受部分房地产客户等的影响。
与不良贷款率密切相关的拨备覆盖率,也同步呈现明显的下滑迹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6.30%,较上年末下降10.77 个百分点,在17 家上市城商行中仅略高于郑州银行的 166.23%,同样与其他银行存在显著差距。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该行拨备覆盖率曾在2020年底高达269.39%,此后便一路下行,在2023年跌破200%关口,降至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
衡量资产质量抗风险能力的两大重要指标呈现出“一升一降”的背离态势,无疑为西安银行业绩修复增添了更多的挑战。
但目前而言,业务层面的困局和挑战或许并非是首要的,西安银行更加迫在眉睫问题或许是管理层新老更替,毕竟组织架构的完备是业务开展的前提。
2019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重要岗位管控,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去年以来,西安银行管理层关键岗位的变动,便深受该指导意见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在西安银行此前的6名副行长中,张成喆、黄长松等3人任职西安银行副行长的时间都是从2016年8月16日开始,截至2024年6月,任职时长均超过7年零9个月。同时,西安银行前董事长郭军、前董秘石小云辞任时间,也恰好都在任职超过7年之际。
新老更替之下,作为今年刚任命的董事长梁邦海,可谓重任在身,一人身兼四职。去年9月,上一任董事长郭军到龄退休,时任行长的梁邦海代履行董事长职责。今年4月,梁邦海转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同时卸任行长一职。但在行长、董秘职位空缺的情况下,梁邦海又继续代履行长、董事会秘书职责,可谓重任在身,一人身兼四职。
这种人事上捉襟见肘的状况,直接反映在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除了此次三季报“员工需要倒贴银行3000万”的乌龙之外,今年9月份,陕西证监局发布《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郭军、梁邦海、黄长松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0年至2022年资产负债表中“金融投资”科目下部分金融资产分类不准确,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时任董事长郭军、行长梁邦海、负责财务工作的副行长黄长松对上述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此外,2023年以来,西安银行因贷款业务违规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2023年5月6日,西安银行雁塔支行因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存在存贷挂钩违规行为,被原陕西银保监局罚款25万元;
2023年11月7日,西安银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自营投资投前调查不审慎,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合计罚款167万元;
2023年12月28日,西安银行因信贷业务管理不审慎,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罚款45万元。
今年4月,西安银行则因人事问题收到责令整改的监管措施。陕西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廖志生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显示,西安银行现任独立董事雎国余、廖志生截至2022年11月已连续任职满6年。
雎国余2023年3月向该公司提交辞职报告,但该公司至今未完成独立董事的补选工作;廖志生明知连续任职已超6年,仍继续任职并领取津贴,至今未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整体而言,西安银行2021年以来的经营困境,既与经济大环境相关,比如银行业利差走窄、房地产周期性调整,同时也与其管理层新老交替青黄不接密切相关。而随着新一任董事长梁邦海正式履职,人事更替问题则有望进入快车道。但未来,对于新一届管理层而言,如何尽快稳住净息差的下滑,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与经营稳健性,同样充满挑战。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