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他是一位农家子弟,却晋升到副省级高官,奋斗之路让人惊叹

紫袍加身时 2024-11-29 15:31:25

文/河北张扬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升官发财,是大家普遍认为成功的符号。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才的人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人。

人生不努力,不拼搏,肯定不会成功,但很多人努力了,拼搏了,却没有获得成功。起码来说,你拼过了,努力过了,绝对不会后悔。

在我们周围,能够晋升到副处正处的亲朋好友,可以说司空见惯,毫不稀奇,但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能够晋升到副省级这个职位,一定是凤毛麟角,人中极品。

在此,我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一个农家子弟,从一名技校团委副书记,晋升为副省级领导的人生轨迹,探讨其成功的秘笈。

我1980年考入省内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在大一的时候,有很多基础课,比如说: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都是几个专业在大阶梯教室一起上课。

我们和热处理、铸造三个专业共同在一起上大课,老师面授完毕,再分头各自回到小教室上其他专业课。老师从来不点名,听课全凭个人自觉性,三个专业的同学只是面熟,根本叫不上名字来。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在一起上课的大班同学当中,竟然有一名刘姓同学未来成为政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官至副省级高位。

刘姓同学,身高不到1米7,皮肤黝黑,嘴巴抿的很紧,走路还稍微有点左右不平衡,其貌不扬,放在人堆里边,一点儿都不起眼,在那个时候,大家似乎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我们偶尔会碰面,但从来没有单独交流过。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人内心如果非常强大,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默默支撑。

大学生活风平浪静,按部就班,上课,体育锻炼,平平安安过着平静的校园生活,但是一件蹊跷的事打破了这种平静的生活,1982年的夏天,宿舍的灯有点晃动,不知道有谁说出一句:地震了,地震了,大家快跑呀。有位同学曾经历过大地震,受到过惊吓,目睹过地震后的惨状,条件反射似的,反应极为强烈,“嗖”的一下就从四楼的窗户跳下去了。

这一跳不要紧,下肢摔断,造成下肢瘫痪。实际上地震并没有发生,虚惊一场,无疑这次意外事件,对这名同学造成了一生的伤害;以后这名同学,听课、吃饭、上厕所都成了问题。刘同学跟这名同学同一个宿舍,他主动挑起照顾这名残疾同学生活起居的重担,这一郑重承诺坚持了整整两年,毫无怨言。

就因为刘同学这一“壮举”,不辞辛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在1984年临毕业前的6月份,光荣加入党,在当时来讲,大学生党员非常稀少,就是这一身份,抢占了先机,为他早日步入政坛,打下基础。

84年6月底分配方案公布,刘同学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地区,但他并没有回到自己的老家,被分到一个经济比较发达,曾经做过省会的城市,到技工学校当了一名老师,学的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本来应当分到工业企业从事机械产品制造,在车间搞技术,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老师。

1986年,在学校当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团委副书记。

时间到了1988年,据说和时任地委书记是老乡,被引荐到行署办公室做了秘书,从此正式步入政坛,走出人生最关键的一步。

此后,刘同学,一步一个台阶,步步高升,从副科长、科长,1993年被提拔为行署常务副秘书长,进入正处的行列。

我的人生可没有人家这么幸运,1984年毕业分到塞外山城,遭受了生活上种种磨难,5年之后才调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进入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已经输在起跑线,被人家甩出八丈远。

那个时候人员调配到机关从政都是靠关系引荐,没有对外公开招聘一说,基本上就是领导一句话,或者是经过一个简单的考试,就轻而易举进入机关。

我很喜欢写作,同时也肩负着家庭的重托与期望,希望我从政出人头地,家里也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想着首先从做领导的秘书着手做起。哥哥的同学是省某位领导的秘书,当我听说某行署副专员缺少秘书的时候,开始谋划调入机会。经过引荐,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调动程序。

当时调入行署机关有一个大的原则:为了减轻地区财政负担,原则上不接受从市调到地区,从县调到行署的人员。在这原则性的规定下,我属于第一种情况,调动陷入停滞,一直没有进展。

经过打探消息,调动卡在了时任行署副秘书长的刘同学那里,鉴于我们曾经在大学同一个班上过课,我准备到家里去拜访,为了表示谢意,专门带着两条好烟。

到了家里,我们见面之后,彼此都面熟,毕竟曾经在同一大教室上过一年的公共课,人有见面之情,老同学很给面子,就说让秘书科赶紧报吧,报了我就审批通过。那两条烟坚决不收,都是老同学,可不要来这一套,我只好带走了。第一次接触,发现这个老同学,很讲同学情面,内心对他产生了好感。

其后,经过引荐又见到专员,专员就说:赶紧报吧,报了我就批准过来上班。但是没想到,就在这个档口,1994年年底,地市宣布合并,想进入机关当领导秘书的愿望泡了汤,前功尽弃。

虽然这个事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刘同学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随后我一直在关注他的信息。

1996年,刘同学被任命为某山区县县长,曾经担任过地委书记的某领导,此时已经是省人大副主任,是刘同学的老乡,恩人;1997年初传出风声,该领导因为犯法被查,到刘同学任职的县去躲避风声,刘同学热情周到接待了他.

再后来这位领导被查,被留置,纪检人员找到刘同学做笔录,让他揭发和领导之间有过什么经济往来,是否发现领导有什么违法乱纪行为?坊间传说刘同学只承认是工作关系,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没有发现领导有任何违背职业道德行为。该事件在民间广泛流传,说刘同学特别义气,没有对领导落井下石,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2000年初刘同学调任某县担任县委书记,该县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经济非常发达,富商云集,个别富商有通天的本领,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同时社会治安问题非常严重。

当时坊间流传,刘同学刚一上任,当地一些富商,拿着成捆的钱到办公室开始围猎,并恐吓说:你要是收下我的钱,就得替我办事;如果你不收钱,我就想办设法从你身上找毛病,把你搞倒搞臭,让你待不下去。刘同学身处这么一个“恶劣环境”,极其险恶。

1999年该县16家企业厂长、经理联名上书上级领导,反映该县一些犯罪团伙极其猖獗。该县社会治安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刘同学临危受命,一时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

该县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改革开放之后,该县成为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被誉为“天下皮毛第一都”;先后成立了20余家托运站。

但是,一些不法之徒以“线路专营”为幌子,招募保镖,雇佣打手,争夺市场,拦截过往车辆,扣压货物,殴打恐吓客户,捞取不义之财,导致黑恶势力日趋膨胀,持枪杀人等恶性案件屡屡发生,全县1000多家有规模的企业,就有900多家遭到过敲诈、盘剥,仅1999年全县就发生重特大涉枪、涉爆、杀人案件181起。

刘同学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开展工作,要在全县范围大搞一次“打黑除恶”战役,与上级协商任命了一名有胆量有魄力的段某任公安局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段局长率领全局干警,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拳出击,打黑除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全县共侦破刑事案件708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89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98名。该县治安状况、经济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彻底改变了当地经商环境。这一仗打的非常漂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这名公安局长2000年、2001年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号称打黑英雄。

刘同学打黑有功,2001年6月份被提拔到某市担任宣传部长,年仅38岁跨入副厅级行列,成为省内最年轻的厅级干部,后又调整为该市组织部部长。

任职期间,我市组织、人事等部门有关同志偶尔到刘同学所在的市参加全省组织的工作会议,刘同学会在主席台就座,他经常利用会议休息间隙,专门到台下和原来相熟的老相识,握握手拍拍肩膀,亲切交谈,问长问短。

他还经常嘱咐餐厅工作人员,一定要替他把原来这些老同事照顾好;后来老同事在诉说此情此景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感动,虽然人家地位发生变化,当了官,但依然没有忘掉过去曾经一起战斗过的老同事,令人肃然起敬。

2015年4月刘同学被提拔到某山城担任市长,同年10月,因为该市市委书记涉嫌贪腐被逮捕,他又被任命为市委书记。

2016年,中央、省巡视组到该市听取汇报,刘同学作为市委书记,做了题为《紧紧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审时度势谋划城市发展》的工作汇报,对城市发展精准定位,调研充分,切实可行,深得有关领导的赏识,符合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作为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又被提拔为省人大副主任,跨入副省级领导干部行列。

从刘同学的人生轨迹看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没有任何背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高官的位置实属不易。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在他身上显现的高贵品德,助推其走向成功的顶端。

从上大学对残疾同学无怨无悔的付出,到后来一步一步脚印,稳打稳拿,在每个岗位都能够建功立业,绽放光彩,低调谦逊,清正廉洁,高情商,无不映射出身上所具备的高尚品德,这也许就是刘同学成功的秘密。

0 阅读:28

紫袍加身时

简介:紫袍加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