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到来,虽然无数人想要"重启"2020,但2019成为过去已是不争的事实。2020已然开始,距离新一轮"双一流"评选又近了一步,使得很多人翘首以盼。首轮评选中入选的欣喜与落选的遗憾,都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与"双一流"失之交臂的诸多实力高校,不仅是名单上院校的强有力竞争者,同时也对新一轮评选跃跃欲试。2019年,多所非"双一流"高校在各种各样的学术成果、国家奖励等方面迎来了高光时刻,这些就如同对强势"入流"的必胜宣言。
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下半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陆续公布最新世界大学排行榜。
小编浏览世界排名前1000的高校,看到了很多非"双一流"高校跻身其中。综合来看,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在四大排名中表现突出,各榜单中基本都是身居前列,排名最好的都已排至国内TOP20,分别是第9和第18。
大学排名一向在大众心目中争议颇多,可信度良莠不齐、排名指标模糊不清、第三方机构各种各样……相比之下,四大排名在权威性上便更具优势。
获得国际公认的几大排名大多重视人均指标,而非总量。规模不大、建校时间短但在各方面都始终保持着一流水准的南科大,科研质量高、人才密度大的优势特点就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现。
除此之外,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学校也是在国际排名中崭露头角,且屡屡排名不错。
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队伍的壮大,无疑是高校学术力量的一大支持。2019年,国家优青大幅扩容,35所非"双一流"高校获批国家优青项目;同时,也有15所非"双一流"拿下杰青项目。
杰青、优青的获批,意味着学校科研中坚力量的加固,也使得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主战场"获得更具实力的领军人物。
深圳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分别新增3位杰青,与众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成绩持平;除此之外,山西大学斩获2项,燕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分别获批1个杰青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三所高校分别有4人获得优青资助,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除此之外,上海科技大学获批3项优青项目,而在杰青评审中表现优异的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与扬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4所高校则分别斩获2项;其余27所高校获批1项。
杰青、优青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梯,无疑是众多青年学者的目标,所以其中的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能频频斩获杰青、优青项目的高校,无疑也是"双一流"竞争中的潜力股。
院士增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举行新一轮院士增选,遴选产生64位科学院院士和75位工程院院士。虽院士也是高层次人才,但作为学术界的"金字塔尖",院士的关注度比其他高层次人才更胜一筹。
2019年院士增选,有8所非"双一流"高校迎来新晋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陆军工程大学两所非"双一流"高校分别迎来1名新科中科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6所非"双一流"高校则分别迎来了1名新科工程院院士。
两院院士是中国学者能够取得的最高学术头衔。而对于非"双一流"高校来说,1名院士的增选,无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等评选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
国家科技奖1月初,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结果正式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备受瞩目,各项国家科技奖的获奖情况也是各方密切关注的焦点。
小编统计到有7所非"双一流"高校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得了2项及以上的奖项。华南农业大学斩获5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丝毫不输众多"双一流"高校;而在此前,华南农业大学已经在2年内成功实现了国家三大奖大满贯。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各获3项,也是超过很多"双一流"。
此外还有很多非"双一流"高校在国家科技奖中收获大奖,包括医学类、农林类、综合类等高校,也是不小的突破。能将国家科技奖收入囊中,毫无疑问是对高校科研团队实力的肯定。
2019年,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一批迅速崛起的高校力量,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黑马";以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医科类高校势头强劲,尤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医学类高校的"奋起反击"更是有目共睹;以江苏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老牌特色名校也是厚积薄发。
新的一年,中国高校的这些"储备力量",必然会再次拔高,不仅为了跻身"双一流",也为了中国的科研力量与人才培养。
信息源自软科、青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等,由高校与科研整理发布。信息皆为人工统计,如有失误,欢迎指正。
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新鲜资讯和原创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