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可当我真正照顾80高龄的父母,才真正体会到养老的艰辛。作为老三,我必须承担起了主要的赡养义务,因为父母希望能在我家安享晚年。
三年前的六月,父母搬来与我们三代同堂。起初我觉得理所当然,尽孝天经地义。可当生活磨合,才发现分歧和矛盾无处不在。
老人家脾气古怪,嘴碎爱唠叨,还常有偏心之举,弄得我左右为难。我尽量宽容忍让,觉得吃些亏受点委屈也是应当的。
可他们的要求和期待却越来越高,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数落我,说我不够孝顺,整得我苦不堪言。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更觉孤单。无论白天黑夜,动辄就要我随叫随到,伺候得无微不至。
而我还要工作生活,自己身体也大不如前,母亲却丝毫不顾及我的感受。在她跟人诉说时,尽是我对她不好,气得我牙痒痒。
甚至连我妻子也受牵连,搞得我婚姻也岌岌可危。
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尽心尽力伺候父母,还是个不孝子?
直到有一天,我观察到,母亲在我两个哥哥面前,表现得温顺恭敬,对他俩的照料总是赞不绝口。
可同样的事情,到了我这里,却总是吹毛求疵,无理取闹。我才恍然大悟:父母眼里,离得远的孩子才是贴心的,在身边的反倒不讨喜。
情感是需要距离感的。过于频繁接触,反倒磨光了彼此的新鲜感,留下的是生活中鸡零狗碎的摩擦。而不常见面的儿女,再寻常的孝心都会被放大,成为感动。
我终于明白,照顾老人不能急于一时,要懂得适度地放手。给他们自由空间的同时,儿女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适当的距离感,反倒更能维系和谐融洽的亲情。
我开始尝试与哥哥们商量:是否可以让母亲轮流住一阵子,大家均摊照料的责任;要不干脆请个保姆,陪母亲回老家小住。
开始母亲有些不愿意,但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终于松口答应。没想到,变化竟出奇地好。
母亲反而觉得儿女们都很牵挂她,对谁都不再挑三拣四。保姆悉心照料,母亲反倒心疼起我们来,让我们好好工作,别太累着。
这段经历让我反思,孝敬父母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做起来却五味杂陈。老人的特点是喜欢怀旧,喜欢熟悉的环境,儿女在身边的新鲜感反而没那么重要。
他们更需要的是儿女的牵挂和适当的问候,而不是寸步不离的照料。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的感觉,但都想保有自己的空间。
给父母自由,给自己喘息,才能收获更多理解和宽容。
孝敬不是口号,更不是相互束缚,而是一种智慧。儿女要用心去了解父母的需求,用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但更要懂得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
离得远一些,反而能把亲情永恒珍藏;聚少离多了,反而让相聚时光更加弥足珍贵。这,就是我这几年伺候老人得出的体会。
人生苦短,我们与至亲至爱的相聚时日有限。
怎样让平淡的日子里,闪耀亲情的光芒,考验着我们每一个晚辈的智慧。
惟愿天下儿女,以孝为先,以情动人,但更以睿智处之,让养老不再是负担,而是亲情升华的催化剂。
让我们爱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只争朝夕,不负春光。
干嘛都像疯了一样说这些老头老太太?再忍忍很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