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王震母亲去世,县委询问丧事规格,王震沉默片刻说了两句话

历史详说员 2024-04-09 18:09:18
希望各位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有趣的历史故事,又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开国上将王震的家中,挂着一副显眼的镜框,内中镶嵌着一位老太太的照片,每当有人来到王震将军家中时,看到这幅镜框都不会询问是谁,他们都知道镜框中的那位老太太是王震将军的母亲,因为王震将军长得酷似母亲。

在那镜框下方的桌子上,陈放着一只骨灰盒,那骨灰盒里装着的便是王震将军母亲的骨灰,也“装着”王震将军对母亲的热爱与深深的思念......

王震将军的母亲有一个文雅而又别致的名字——董奇谱。

1908年4月11日,董奇普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王余开,也就是王震将军。

王震在母亲董奇普的怀中度过了童年,在他五岁时,被家里人送到邻村私塾读书。

在王震14岁时,祖父突然对王震的父亲说道:“我们家的人,不指望读书做官,能识字断文就行了,开伢子该回来下地干活了。”

就这样,王震终止了学业,在王震16岁那年,他想要为父亲分担一点生活的担子,也想给母亲买一条新头帕。

彼时,王震注意到自己的四叔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自己家里的土物产装在一辆独轮小车上,退往长沙,过几天又推着小车回来,并带回一些银钱和日用品,这不禁让王震心生一计。

一天,四叔父正在打点着他的独轮小车,王震看到后,赶忙来到母亲面前,他望着母亲额前开始出现的皱纹,又望着母亲裹在头上的破烂头帕和那满身补丁的裤褂,轻声说道:“妈妈,我要出去看个人!”

闻言,董奇普毫不在意,轻声说道:“念书时还没这么规矩呢,去吧,吃饭时回来。”

就这样,16岁的王震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妈妈。

一连几日王震都没有回家,这可急坏了他父母,几天后,王震的四叔父推着独轮车从长沙回来,拿出一条黑色的新头帕交给大嫂,笑着说道:“开伢子给你的。”

闻言,董奇普赶忙问道:“他在哪?”

“开伢子跟我到了长沙,现在跟人家学着拉洋车,头一天挣钱,就给你买了这条头帕。”

听到这样的话,董奇普总算是安心了,拿着儿子捎回来的新头帕,董奇普欣慰的笑了。

自那之后,董奇普总是能不断听到儿子的消息:

他给一个火车站长拉包车;

他当了铁路工人;

他参加了工会,成了工人纠察队员;

他加入了共产党,改名为王震!

从那时起,董奇普常常惦念着儿子,但儿子一直都没有回来,直到192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董奇普正在向她心中的菩萨祈祷儿子平安时,突然间闯进一个人来,紧接着她便听到了一声:“娘!”

闻言,董奇普当即站起身,看着眼前多年未见已经满脸胡茬的儿子,顿时流下了眼泪。

回到故乡浏阳北盛仓,回到母亲身边时,王震才21岁。

那时,21岁的王震在家乡燃起了革命的火种,举起了反抗的刀枪,组建了湘鄂赣苏区早期的一支著名的游击武装浏北一支队。

1930年9月,王震率浏北一支队200多浏阳子弟告别父老乡亲,开往湘赣苏区,组建湘东独立师,正式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离开家乡时,王震的父亲王贵才也紧紧跟随儿子的步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儿子统率下的一名士兵,后来英勇捐躯。

当得知父亲牺牲后,王震悲愤交加,悲痛不已。

1945年,王震曾率领南下支队进入到浏阳临县平江,但当时战事紧张,他便没有回到浏阳的家中,却把生着重病的政治部主任刘亚生等人送到家里休养。

王震的母亲董奇普深明大义,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精心护理着儿子部队的伤员,她一个一个养好他们的伤病后,还托人打好路条,把她们安全送走。

后来,敌人得知董奇普曾照顾过解放军战士后,便把董奇普捆绑起来,一阵毒打,要她把人叫出来。

但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毒打,董奇普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强忍病痛,誓死不吐露一字,心里唯愿儿子早日战胜敌人,解放全国。

解放初期,王震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为巩固西北边疆,倾注全部精力。

由于生活相对稳定了,王震便把母亲从浏阳河畔接到了天山脚下,他想让饱经风霜、受尽磨难的母亲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但董奇普到新疆之后根本闲不住,她劳动惯了,完全不习惯这里闲适的生活,加上还思念故乡,住了一段日子后,她便回到了湖南浏阳。

董奇普从新疆回来后,就随着王震三弟王余美住在湖南浏阳,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工作的王震便每月把给母亲的钱寄到三弟王余美处,但在几个月后,王震不再给三弟寄钱了,而是将钱寄到当地政府代为供给,并交代政府道:“余钱归公,不给亲属。”

原来,王余美在得知大哥成了新中国的“封疆大臣”,十分高兴,便计划修一栋稍显气派一点的王家大屋,让母亲和亲人们住得舒适一些。

为此,王余美给大哥王震写了一封信,理所当然地问他要钱,并在信中陈述了要钱的理由,大意是一是尽孝,二是抚慰亲人。

当身在新疆的王震收到这封信后,十分生气地说道:“胡闹!弟弟要胡折腾!他要盖‘王家大院’,还要盖‘王家大楼’哩!一是我没有那么多钱,二是哪能那么张狂!要入乡随俗嘛,要勤俭过日子!他要把我的孝敬之情,变成伤风败俗之情,我要绝情了!”

于是,王震很快便给弟弟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不仅一口回绝了此事,还嘱咐弟弟:“把分得的田地种好,按照政府的规定缴纳农业税。”

王余美没要到大哥王震的钱,便大大缩小了修屋的规模,砌了几间土木房舍,虽说远不及设计中的气派,但在当时的农村已算十分显眼的了。

当王震知道后大为愤怒,从那之后他再也不给弟弟王余美寄钱,即使是母亲在家的衣食治病所需,他也不寄钱给家里,而是寄给北盛区委,由区委按照计划代转给他母亲。

后来,王震调回中央工作后,考虑到母亲年迈,王震便把母亲接到北京住了两年,两年后,母亲又执拗地回到了家乡。

1969年,王震即将前往江西红星垦殖场,临走时,毛主席点名接见了王震,嘱咐道:“你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搞点调查研究,搞点科学方式。”

闻言,王震连连点头,他把毛主席对他的嘱咐牢牢记在了心里。

在王震来到红星垦殖场后,就把年老体弱的母亲接到了江西,彼时董奇普也深知自己日子不多了,为了能够与儿子度过最后的岁月,她心甘情愿地离开了故乡。

那时,王震在办公楼住了一段时间后,主动提出搬到百余米远的一个土屋子里去住,并说:“周围的荒地可以种菜。”

当县里领导来到红星见王震时,发现王震住的破旧的土屋子,过意不去,当即提出要为王震盖新砖房。

但王震拒绝道:“住土屋很好,冬暖夏凉。”

后来,县里和场里的领导又几次提出要给王震盖新房子,让他的老母亲住的舒服一些,但都被王震谢绝了。

1970年,王震的母亲病逝于江西红星垦殖场,县委领导得知后准备按当地人的风俗隆重地办理丧事,但还是主动询问了王震的意见。

王震得知后沉默片刻,随即摇头拒绝道:“一切从简就好,把我母亲的遗体拿去火化。”

其实,王震知道母亲生前遗愿是希望按传统方式进行土葬的,但他为改革丧葬形式,为母亲举行了火葬,没有满足母亲最后的要求,王震的心中也感到无比的愧疚。

在将母亲遗体送往火葬场时,王震忍不住向母亲告罪,祈祷母亲能原谅他,希望母亲能深明大义,为丧葬改革带个头,如果以私情代替大义,王震做不出。

历史详说官,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

0 阅读:2

历史详说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