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和朱熹理学有哪些不同?

董悦道 2024-01-30 19:41:11

现代不少学者,对朱熹理学批评得比较厉害,崇尚王阳明心学。

但在王阳明那个时代,朱熹的理学非常吃香,连科举考试考的都是理学。

那,王阳明心学和朱熹理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1、 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不同

朱熹理学所说的“格物致知”,翻译为“探究万物以获得知识”。

王阳明是有研究过朱熹理学的,看到这个解释,他就去格竹子,结果格了好几天,人累晕了,并没有格出道理来。

于是就得出结论,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有漏洞,道理不在外物,而是在心里。

所以,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通过在事上正念头实现良知。”

意思是,遇到事时会有念头出现,这时候就问问内心,念头对不对。

因为邪念让人烦恼痛苦,正念让人喜悦。

所以,时时把让自己烦恼的念头,调整为让自己喜悦的念头,就是“正念头”。(“正”是动词)

按着这个念头去做事,就是实现良知。

2、 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

度阴山老师认为,朱熹是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去寻找问题,而王阳明是面对问题时,才探究(解决)问题。

他举了个例子说:

假如有人端上来一盆烤鸭,朱熹会咨询烤鸭大师如何烤,温度如何,看书研究,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生鸭不如烤鸭好吃,它的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在没有问题时寻找问题。

而《传习录》里说,弟子问:“圣人的应变能力无穷无尽,莫非也事先学习探索过?”

王阳明答,哪能事先探索学习那么多?只不过圣人心如明镜,能够随时感触、应变自如。

这就是在有问题时才解决问题。

3、 心学可以包容理学

王阳明的心学是可以包容理学的,因为心学是入世创建功业的学问,当时的人想要入世,都得通过科举考试(理学),所以王阳明说“圣学(心学)无妨举业”。

《传习录》里还说,有朋友专门挑朱熹的错。

王阳明说,他与朱熹只在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差,但追求真理的心都是一样的。

还说朱熹“精神气魄大”,但错就错在,朱熹先学了很多知识、考证,不过没有“自修”,也就是没有实际应用,没有知行合一,理论多,实践少。

晚年,朱熹知道自己的一些理论错了,也马上去改了,但因为去世,早年的很多错处没有改完。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