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可以当作是文化最为经典的表现形式。从历史中积攒下来的精粹也多是在书籍里体现出来的,《山海经》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山海经》只有18卷,且关于各卷著作具体完成的年代在目前还无法定论下来,但《山海经》所具备的文献价值是非凡的,其内容之广放在如今依旧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大家对于《山海经》的了解多是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中入手的。也正是由于《山海经》记载了很多民间传说,包含了很多的诡异怪兽和光怪陆离的传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就被大众观点评价为是一部只有语怪的书,还判断这本书的荒诞是完全唬人的。
但是只要细细研究一下《山海经》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山海经》不仅可以用来作为各种奇物异俗的考证,对于山川形势的研究也很有帮助。经过考证还发现,《山海经》完全可以作为远古地理的探勘纪录,很多地理方面的记载很有价值。
优秀的作品也备受争议。在清朝《山海经》就因为其隐藏着的秘密被著名文人纪晓岚所忌惮,非常惶恐的他甚至还极力想要将其销毁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这个故事还要从清朝的相关政策有关。
1724年生的纪晓岚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作为是清朝著名的学者以及诗人留下了很多著作,还作为编撰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这一丛书的初稿在1782年完成,在编写时纪晓岚为了内容的准确和完善就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同时处于某些立场他还顺便毁掉了一些古籍,《山海经》就包括在其中。
纪晓岚为什么要毁掉《山海经》?这与《山海经》的记载有关了。在《山海经》中记载在中国的西南部分地区曾经有过黑人出现,与大众的肤色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还记载了有一个所有人都长得都比较矮小的小国家。而后续研究发现其实这些记载经过考证发现是成立的。
在地理范围非洲就是位于北京的西南部的,而提到的小国家指的就是刚果的某一地区。所以也有推断《山海经》所提到这一内容是世界范围的记载。
不过这些内容与当时清朝盛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相驳,这些未知的变数会间接促进外贸的发展。考虑到这一问题,纪晓岚还是把《山海经》作为禁书烧毁了。
《山海经》可以说一本经典之作,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大家都对这本书予以高度评价。贾平凹这样评价《山海经》:中国人的文化思维都在《山海经》由此可见,《山海经》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