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长:想跟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但错不在我们

云端幻旅 2025-01-15 10:47:35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月10日,立陶宛新任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对记者表示,立陶宛有意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立陶宛需要在北京设立一个正常运作的大使馆。但这位外长仍嘴硬,坚称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不是立陶宛造成的。

布德里斯当天在塔林会见爱沙尼亚外长马格斯·查克纳后出席记者会。

“我们必须在北京设立大使馆,我们希望中国也(在立陶宛)设立大使馆。”他说,“我希望双边关系能够正常化,让我们可以按照不同公约、外交条约以及外交关系的国际传统进行互动。”

与此同时,这位新外长坚称,中立关系恶化并非立陶宛的行为导致的。

这个表态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就在两年前,立陶宛因为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直接把中立关系推到了冰点。如今突然急着恢复关系,立陶宛到底怎么了?

反复横跳的“墙头草”

立陶宛这几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小国求生术”。为了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关注,它主动挑起台海问题,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但事情发展得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中国的反应非常直接,立陶宛因此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美国和欧盟的“安慰奖”并没有填补这个窟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立陶宛的乳制品行业。立陶宛是欧洲重要的乳制品出口国,但中国限制了立陶宛的商品进口后,这些企业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欧盟承诺给立陶宛提供经济补偿,但大家都明白,欧盟的援助是杯水车薪,填不上贸易受损的坑。

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在立陶宛身上。澳大利亚在2020年因为“调查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与中国关系恶化,同样经历了出口受阻的痛苦。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公开支持澳大利亚,但也没帮它找到什么新的市场。说白了,靠美国“撑腰”只是一场政治表演,经济上根本不解决问题。

现在的立陶宛显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与其高调表忠心,不如恢复与中国的关系,至少还能抢回一部分失去的市场。

小国没资本玩大国的游戏

立陶宛的经历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它主动卷入了台海问题。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刷存在感的尝试,但实际上,台海问题的复杂性远超立陶宛的预判。

对于中国来说,台海问题是核心利益,不管是谁触碰这条红线,都会受到明确的反制。而对美国来说,台海问题是对华竞争的重要筹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不断在台海问题上制造紧张局势。立陶宛显然想站在美国这一边,以此换取更多的支持和利益。但问题是,小国在这种大国博弈中其实是“边缘角色”,不仅无法影响大局,反而容易成为代价的承担者。

看看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就知道了。所罗门群岛在与台湾“断交”后,选择与中国建交,并迅速获得了中国的大量援助和投资。这对所罗门来说是实打实的好处,而台湾所谓的“支持”在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全比不上中国的实际投入。

立陶宛的算盘可能是:一边与台湾“交朋友”刷西方的好感,一边不失去中国的经济机会。但现实是,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不容妥协。立陶宛的这种两面讨好的做法,最终让它落得两头不讨好的结局。

立陶宛不是唯一的异类

立陶宛的“变脸”还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欧洲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裂。表面上看,欧盟在对华关系上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欧洲国家对华态度分化严重。立陶宛的“激进”只是一个极端例子,而法德等欧洲大国的做法则完全不同。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表示,欧洲不应该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在去年带着庞大的经贸代表团访问中国,强调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的意义。这些大国很清楚,与中国保持稳定的经济关系比盲目追随美国的对抗策略更符合自身利益。

反观立陶宛这样的东欧小国,它们的外交策略更多是围绕美国展开,试图通过展示对美国的忠诚换取更多的安全保障。但问题是,美国的安全承诺并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利益,而这对立陶宛这样的经济体来说是致命的。欧洲大国与小国在对华问题上的分歧,不仅让欧盟对华政策缺乏一致性,也让立陶宛在内部孤立无援。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匈牙利。匈牙利近年来与中国的关系稳步发展,不仅吸引了中国的大量投资,还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重要节点之一。相比之下,立陶宛选择与中国对抗,不仅没有在西方获得更多实际支持,反而失去了许多经济机会。这种鲜明的反差,进一步凸显了欧洲内部的裂痕。

立陶宛的转向,能否改变现状?

立陶宛如今急于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显然是因为它感受到了孤立的压力。但问题是,仅靠一两句“希望设立大使馆”的表态,真的能让中立关系回到从前吗?

中国一向在外交中强调原则,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毫无妥协的余地。如果立陶宛不对之前的错误行为作出实际行动,比如关闭台湾所谓的“代表处”,公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那么它的“友好表态”显然不会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

立陶宛的困境其实是小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小国的外交空间被大幅压缩,要么选边站队,要么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但选边并不总能带来利益,特别是当选错了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关系。

立陶宛的经历提醒了其他小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最关键的。盲目追随大国的利益,最终可能会让自己沦为被牺牲的棋子。而想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就需要真正看清大局,而不是被一时的利益牵着鼻子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