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康复案例

优优聊健康 2023-02-21 14:40:11

这是一位患者自2019年至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趋势图。

患者李某某,男,60岁

于2019年8月3日肾穿确诊为膜性肾病Ⅱ期,口服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肝功能异常。

于2019年12月21日初次就诊,当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6.98g/24h,并有乏力、气喘、腰酸、咳嗽,大便稀溏,每日数次,舌暗,苔黄腻,脉滑数。

诊为脾肾两虚,湿热并重,予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的中药,并调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药。

次诊为2020年3月20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为3.05g/24h,肝功能仍有异常,谷丙转氨酶为59U/L。症状稍有减轻,但仍乏力、气喘,舌苔有好转,但是仍黄,考虑正气逐渐恢复,可耐受更强力的治疗,于是增加清热利湿的中药用量,西药用量不变。

后数次复诊,尿蛋白水平稳定下降,肝功能逐步好转,于是逐步减少激素用量,以中药替代。至2020年9月19日复诊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317g/24h,肝功能恢复正常,激素用量也有最开始的10片减为4片。

患者最近一次复诊为2021年2月27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193g/24h,各种症状均好转,舌苔转淡,脉象平稳。调整激素用量为2.5片,中药调整为以一起健脾,滋阴补肾为主,辅以清热利湿。

总结:

膜性肾病是一中预后相对较好的肾病类型,有少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仅发生在短时间内。膜性肾病的激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尿蛋白很难下降,现在对于膜性肾病的治疗仍然以维持为主,尽量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临床上,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膜性肾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使之趋于正常,并且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逐步减少了激素的用量,缓解了疾病症状,使患者能够正常工作与生活。中西医结合模式为临床上治疗顽固性慢性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慢性肾病患者一个新的选择。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 阅读:0

优优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