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要加薪啦

一波说 2022-07-29 09:38:35

台塑要加薪啦!

7月25日,“台塑四宝”董事长、工会代表与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会晤,这次开会通过工会诉求,决定涨薪4.5%,为38年调涨薪水最多的一次。

台塑涨薪4.5%,平均薪资来到新台币5.8万

台塑集团总裁、前工总理事长王文渊(右)

台塑集团自打二位创始人王永庆、王永在时代开始,通常会在每年7月讨论调薪,而这又是台湾企业薪资行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1年台塑集团为员工加薪幅度为3.83%,并加发1万元新台币的慰勉金。今年以来,受通货膨胀、物价高企等影响,台塑的调涨薪水幅度就一直受外界关注。

7月25日,“台塑四宝”(台塑、南亚、台化、台塑化)董事长、工会代表就讨论年度调薪,与台塑王家二代掌门人、总裁王文渊在台北敦化总部大楼会晤。据台塑工会代表、南亚仁武厂工会理事长吴祈忠透露,这次见面,通过工会诉求,直接依实质薪资调升4.5%,以目前台塑四宝基层员工实质薪资平均新台币55467元计算,平均每位员工将获调涨新台币2496元,平均薪资将来到新台币5.8万元左右。

这次调薪,为38年最大。台塑总裁王文渊此次拍板定夺调薪,除了考虑到通胀、物价因素,也在于公司在麦寮推动“三不漏政策”,在公会配合下有成效。“三不漏”,即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

众所周知,台塑创办人王永庆,以“精细管理”著称于世,向细节管理要效益、节省成本。“细节决定成败”,创办人王永庆在世时,台塑有90%利润是从平常看不上的细节点点滴滴的改善而获得的。王永庆是一位抠门的富豪,一条毛巾用了27年;他使用的肥皂到了一小片时,会将它黏附在新肥皂上继续用,连餐巾纸也是撕成两半用。平时,王永庆给台塑员工的指示,是写在已用过纸张的另一面。

另外,台塑四宝也通过推动AI、数字转型及循环经济等,为集团节省成本新台币600多亿元。

台塑大楼

据了解,“台塑四宝”2021年盈利逾新台币2400亿元,2022年上半年获利可达新台币1100亿元,年递增17%。

“台塑四宝”在去年已经全面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另外,台塑集团在重大决策上也是采取集体决策机制,管理上由台塑企业总管理处实行。在7月18日,台塑企业总管理处就已经与工会代表进行了第一次调薪协商会谈,时间长达3小时。

期间,工会代表表达了自己一方的意见,希望将俄乌战争、CPI高涨、疫情及通货膨胀等,作为此次调薪的考量因素;另外,台湾公务人员(包括军公教等)也都调薪4%,工会希望能将加薪幅度调升至4.5%。

虽然今年上半年“台塑四宝”盈利都有较好表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台塑企业总管理处也表达了企业一方难处,比如因公用事业发电、成品油缓涨造成的亏损包袱,另外未来营收较不看好,且可能较去年衰退等。

不过,王文渊最后定夺的加薪幅度,等于满足了工会代表争取的4.5%,这也是一种保持劳资两方和谐的处理结果。

台塑集团运动会

台塑集团年度加薪4.5%定案,为38年以来最大方。

此次台塑加薪幅度,优于业界此前预期。台塑创办人王永庆曾说:“天下没有容易之事,但也没有绝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得一分的收获,必先有一分的耕耘。”多少年来,台塑集团向来以公开透明机制出名,连加薪也是如此。通常,台塑集团会以每年营运获利为基准为员工加薪。

长期以来,台塑集团坚守二位创办人王永庆、王永在昆仲照顾员工的心意,为劳资双方协商机制建构良好的具体实践典范,确实值得企业家去学习。据公开的资料,自2006年以来,台塑集团年度调薪幅度在3%以内;后来整个石化产业跨入景气循环期,集团除了已经连续四年发放半年年终奖金。

在2018年时,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更提高了年度调薪幅度至4%,如果加上发放的4000元新台币慰勉金,合计调涨幅度可达4.63%。有必要说一下,薪资机制与用人机制是联动关系的,要留住年轻人才,不只薪资,劳动条件要好,最关键的是用人要得人心,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

台塑四宝管治已完全职业经理人化

王永在长子、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

王永庆、王永在昆仲创办的台塑集团,成立于1954年,历经68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台塑集团目前总资产为新台币4兆4025亿元,员工总数达11.65万人,年总营业额高达新台币2兆4608亿元。1954年,王永庆创立了台湾塑胶公司,从日产4吨PVC(聚氯乙烯)粉工厂起步,迄今,台塑集团在中国台湾、大陆、美国、越南、菲律宾及印尼都设有工厂,企业数逾百家。

台湾创办人王永庆、王永在昆仲故去之后,转入了家族二代经营。“创业维艰,守成不易”,自2006年起,王永在长子王文渊从二位创办人手中接棒,并出任台塑集团行政中心总裁,成为台塑二代掌门人,承续经营及传承重责大任,已经16年了。

由一代传承二代,台塑集团不断扩建精进,维系竞争力于不坠,其成功除了持续秉持“勤劳朴实、止于至善”企业理念,延续两位创办人原有医疗及教育等公益事业,也在于台塑集团在管治上成功推进集体决策机制的职业经理人化。

王永在次子、台塑企业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潮

台塑创办人王永庆(1917-2008),有三房太太,子女众多,但由于二房子女如长子王文洋、次子王文祥、三女儿王雪红等均独立创业,永保台塑企业永续长青的责任,就倾向于跟随兄长创业的创办人王永在(1922-2014)子女这边。

王永庆的长女王贵云,长期处在台塑企业管理中心之决策核心;另外,人称台塑“三娘”的三房太太李宝珠的女儿如王瑞瑜、王瑞慧等,也在台塑集团服务。

王永在娶二房妻室,育有3子5女,其中,其长子王文渊、次子王文潮、三子王文尧均在台塑集团。

台塑旗下企业,有百余家,主要核心产业是“台塑四宝”(台塑、南亚、台化、塑化)、以及台塑河静钢铁(位于越南河静省奇英市)、长庚医院。2021年7月23日台化举办股东会时,王文渊卸任台化董事长,将由职业经理人、原副董事长洪福渊接任董事长,至此,随着王文渊的卸任,也宣告台塑王氏家族成员全面退出了“台塑四宝”第一线经营,进入了全面职业经理人时代。

王永庆三房女儿、台塑新智能公司董事长王瑞瑜(右3)

2017年时,台塑家族二代就宣布调整集团组织架构并启动“接班计划”,在当年6月1日,包括王文渊、王瑞华、王瑞瑜等3名第二代,退出了台塑集团行政中心9人小组,9人小组也就变为6人小组。其中,除了总裁王文渊外,其他5人如台塑董事长林健男、南亚董事长吴嘉昭、台塑化董事长陈宝郎、河静钢铁董事长陈源成、台化副董事长洪福渊,均为职业经理人。

另外,台塑企业管理中心成员包括王文渊、王文潮、王瑞华、王瑞瑜,由王文渊任主任委员,其余均为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渊、王文潮昆仲,为王永在之子,王瑞华、王瑞瑜为王永庆三房女儿。如此,也延续了二位创办人王永庆、王永在昆仲生前之“平均哲学”。

随着洪福渊接替王文渊出任台化董事长,“台塑四宝”董事长就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担纲,也就跨入了“家族+职业经理人”管治时代。由于王文渊仍是台塑管理中心主任委员,且兼任行政中心总裁,台塑四宝董事长仍会定期向他汇报,实际指挥运作上没有太大改变。

当然了,台塑王家二代也不是闲着没事干,他们也在传承中持续创业。比如王永庆三房太太李宝珠之女王瑞瑜,就积极布局绿色新能源产业,在今年7月5日成立台塑新能源科技公司,并亲任董事长。王瑞瑜称,早在1990年代,因为能源危机以及环保意识的兴起,她的父亲王永庆就预期,“未来是电动车的时代”。

王永庆外甥女、王瑞华女儿杨元宁

“台塑四宝”全面职业经理人化,也是家族企业施行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必然。家族企业到了二三代后,也不是每个后代都肯传承事业的,在所有权、控制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有的后代传承更多的是先辈留下的财富资产而已,并不参与具体营运。

举个例子,早在2018年时,外界就传出王永庆三房女儿、台塑管理中心常委王瑞华与丈夫杨定一签字离婚的消息。不过,身为堂哥的王文渊被问及此事回应称“我不知道”,“有一点震惊”。王瑞华是王永庆三房长女,杨定一彼时担任长庚大学、长庚技术学院及明志科技大学三所大学董事长。

且说王永庆外甥女、王瑞华与杨定一的女儿杨元宁,她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她的兴趣点不是接棒家族产业,而是喜欢画画。她5岁学画,16岁时就出过7本童书,这几年又办起了个人画展。

有的家族企业把“去家族化”、推行职业经理人化,作为探寻永续长青的路径,事实上,突破“富不过三代”魔咒,并非一定要“去家族化”,要摈弃的应该是“家天下”治理问题。事实上,台塑集团在代际传承上,是施行“家族+经理人机制”,并非家族成员一退了之、啥事也不干。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0 阅读:24
一波说

一波说

为有产家庭(家族)提供后代教育和后世传承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