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不是“古董病”,而是潜伏的健康刺客

伊说健康养生 2025-03-24 17:11:31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的重大突破,并提高全球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呼吁大家共同努力终结这一古老疾病的流行。今年,中国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肺结核不是“古董病”,是潜伏的健康刺客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袭肺部(占80%以上)及其他器官(如骨骼、肾脏、脑膜)。许多人误以为它已被消灭,实则不然——我国仍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21年估算的新发患者仍有78万人。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2023年估算结核病发病例数为1080万例,因结核病死亡125万例,结核病至今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警惕这些信号,是结核病的症状表现

结核病的症状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等,易被误认为感冒,延误诊治。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全身症状:37%-80%的患者会发烧,多于午后自行消退。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盗汗、疲乏无力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是常见症状,严重者会咳血。部分患者还会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但胜利可期

结核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措施,患者需按时、按规定剂量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较为漫长,通常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

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的十字原则:

早期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病原体传染。

联合、适量多种药物联合抑制,减少治疗时间,防止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全程、规律根据医嘱规律用药,不可中途停药或用药不规范;坚持疗程用药。

常用的抗结核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常用的抗结核一线治疗方案是6个月的疗程,前2个月是四种药物联合,后4个月是两种药物联合,主要是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同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症状消失≠治愈,规范治疗防复发

肺结核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原体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和耐药性,容易在人体内形成潜伏感染,待条件适宜时重新活跃。

者免疫力差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HIV感染者、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难以有效抵抗结核杆菌的侵袭,容易导致复发。

治疗不够彻底

治疗期间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如漏服药物、提前停药等,结核杆菌难以被完全清除,残余细菌会重新繁殖,导致复发。

其他因素影响

诊断不及时、生活环境差、不良生活习惯等也会增加复发的风险。

终结结核,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鉴于肺结核复发的复杂成因,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还能有效遏制结核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策略,从疫苗接种到生活习惯的调整,全方位守护健康。

01接种疫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儿童结核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虽然其保护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但仍是目前预防结核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0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要掩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随地吐痰。在人口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地方,如医院、学校、剧院等,应佩戴口罩。

03增强自身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0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5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如果家庭成员或同事中有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其分室居住,保持一定距离,并佩戴口罩。同时,督促患者积极治疗,减少传染风险。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了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行动,全民参与,为终结结核病的流行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沈勇权.结核病防治知多少[J].科学之友, 2024(003):000.

[2]王中燕.肺结核的防治[J].健康向导,2024,30(4):47-48

[3]舒薇,刘宇红.矢志革新 履践致远:《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科学研究章节解读[J].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02):137-141.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59.

0 阅读:0
伊说健康养生

伊说健康养生

一个普通的药学服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