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评价冯玉祥:很残忍,谎话连篇,我做不出他做的事情

博览历史 2025-02-17 18:53:42

“他除了贪财,还喜欢骗人,谎话连篇,而且还很残忍,我是做不出像他这样事情的。”

这是少帅张学良在晚年的时候,对冯玉祥做出的一番评价。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这么评价冯玉祥呢?这位经常活跃在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又都有哪些琐事呢?

冯玉祥印象

张学良对冯玉祥的印象,与其说是他本人的,不如说是冯玉祥在国民党眼中的形象。

因为国民党普遍都不怎么待见冯玉祥。李宗仁在自己出版的回忆录中,就曾说道,冯玉祥把溥仪从紫禁城赶出来的时候,偷偷拿了宫里面不少宝贝。

这件事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就一直流传于坊间。

冯玉祥有个习惯,经常走到街头和老百姓攀谈,当然,冯玉祥也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听闻有人传自己在紫禁城偷宝贝的传闻越闹越凶的时候,冯玉祥有些不乐意了,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

于是有一天,冯玉祥将北伐军的高级将领都叫了过来,以前在紫禁城打杂的杂役也都叫了过来,然后让这些杂役高喊“冯玉祥是清白的,没有拿故宫的东西”。

原本是想要证明自己清白的一个行动,但被冯玉祥这么一搞,反倒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冯玉祥到底拿没拿呢?

其实是拿了的,但是,他并没有私藏,也没有拿去换钱自己挥霍。而是全都用在了军队上,军费的开支,大部分都来源于此。

这点,其实就要比偷盗皇陵的孙殿英要强的多。孙殿英在1928年的时候,率队直接奔向清东陵旁边的马兰峪,蓄意长期挖坟盗宝。

所盗取的财物,大部分都供孙殿英私人挥霍了。按理说,孙殿英的名声应该更臭一些,但孙殿英知道走动,拿着盗取的财宝到处贿赂国民党高级官员,职位也越做越大。

而冯玉祥拿着这些钱则是当做军费,没有给那些人送礼。国民党自然不待见冯玉祥,所以对其评价很低。

而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和国民党高官混熟后,经常听到这些话,可能慢慢的就真信了,这可能是张学良评价冯玉祥贪财的一个原因。

喜欢骗人,则是指冯玉祥经常倒戈。

非常残忍,可能是指冯玉祥带兵非常粗暴,动不动就动用暴力。

他手下的士兵,或多或少都挨过冯玉祥的军棍。像宋哲元,甚至还被冯玉祥用鞋底打过屁股。

他本人倒戈过很多次,但当自己的部下倒戈的时候,冯玉祥却非常霸道,甚至不留情面。像马廷勷。

他曾暗中投靠过吴佩孚和张作霖。之后,又投靠了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37师师长。

但最后,马廷勷又因为打了败仗被撤职,前去投靠冯玉祥。这下可算是撞到了枪口上,冯玉祥在河南焦作用手枪将其击毙。

但是,马廷勷其实也是死有余辜的。因为他在青海藏区活动时期,联合马仲英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藏民,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张学良为何如此评价郭松龄?

总的来说,张学良对于冯玉祥的琐事,都是非常片面且刻板的,都是国民党内部以讹传讹,慢慢给张学良制造了这样一种假象。

真实的冯玉祥,其实还是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周总理就曾这样评价过冯玉祥,表示他身上有一股“伟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的精神。

中原大战的时候,冯玉祥手底下的士兵都很恐惧,尤其是看到敌军飞机的时候。这个时候,冯玉祥大喊,天上的飞机还没有乌鸦多,乌鸦拉屎都见不得拉你们头上,被飞机投弹击中的概率就更低了。

那么,张学良为什么如此评价冯玉祥呢?这恐怕和他曾受过张学良50万元有关。在拿了张学良的50万之后,冯玉祥就发动了政变。所以,张学良对冯玉祥的印象不好。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学良的老师兼好友郭松龄。

郭松龄对张学良的影响非常大,张学良对郭松龄也非常敬重。以至于张学良曾亲自表示,自己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都靠郭松龄。

像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时候,就是在郭松龄的帮助之下,才名声大震的,慢慢确定了在奉军中的地位。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郭松龄功劳是非常大的,按理说,应该也能做一方封疆大吏。

但是,杨宇霆突然表示自己想要个地盘。杨宇霆深的张作霖的信任,于是挤走了郭松龄。赏罚不明就算了,更让郭松龄生气的是,杨宇霆最后丢失了好不容易打回来的地盘,还损兵折将。

从这个时候开始,郭松龄就有了反奉的想法。

最终,郭松龄秘密联系了冯玉祥和李景林。但起事之后,这俩人没一个靠的住,最终导致郭松龄失败被处死。

这也是张学良对冯玉祥不待见的原因之一。

1 阅读:34
博览历史

博览历史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