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姑与周伯通私会10天,南帝为何装聋作哑?金庸自己都羞于解释

耳东游文 2025-02-19 17:42:48

金庸的小说有何独到之处?在笔者看来,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因为他在把主角的故事说明白的同时,还能把一些配角的故事写得精彩,以至于他的故事看起来格外饱满。

不过有时候那些配角的故事也未必能让所有读者满意,比如“双雕”之中,周伯通、瑛姑和段皇爷那些事就始终让人难以理解。

(一灯、瑛姑剧照)

瑛姑作为皇妃,主动与周伯通那顽童走到一起,就有些不可思议,后来段皇爷的决定更是让人无法共情,所以这件事应该如何解释?

一、顽童与皇妃的荒唐事

刘瑛作为段皇爷的妃子,为何会爱上周伯通?

那段皇爷是人中龙凤,不说有多英俊,至少是英气逼人,而周伯通呢?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他可不是什么英俊潇洒之人。

比如这段描述:“只见一个老顽童般的道人,须发蓬乱,衣衫褴褛,脸上满是泥污,嘻嘻哈哈,手舞足蹈。”

甚至他不仅仅是穿得破烂,而且还有些矮:“他身材矮小,面容古怪,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所以你很难从外形条件上找到周伯通的优点,可瑛姑却偏偏爱上了他,当然,也不是毫无缘由。

根据一灯大师的说法,他们当年是因为修炼那点穴武功才有了接触。

(周伯通、瑛姑剧照)

说是:“这点穴功夫除了父女、母子、夫妇,向来是男师不传女徒,女师不传男徒的……后来一个教一个学,周师兄血气方刚,刘贵妃正当妙龄,日久生情,终于闹到了难以收拾的田地……”

即便如此,瑛姑也表现得有些过于轻浮了,毕竟对于她而言,周伯通就好比授业恩师一般,要知道后来小龙女和杨过师徒相恋就不被世人接受,她一个嫁入皇室的女子,怎能不知道这种世俗礼法?

显然,周伯通是不会强迫瑛姑的,他俩能成一对,更多的是瑛姑的主动,所以这事有够荒唐。

但更荒唐的,还要数南帝的决定。

二、更荒唐的决定

儿时读《射雕英雄传》时,听那五绝的名号,除了早已逝去的王重阳之外,余下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笔者总会不自觉地认为东邪、西毒是坏人,而南帝、北丐是好人,然而事实是笔者对这两组人的认知都错了,东邪显然不是坏人,但南帝则是“好”得有些出人意料了。

当年段智兴得知了瑛姑与周伯通的事情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

其实你带入段智兴的角色去感受整个事件,就难免觉得即便他当即就处死周伯通和瑛姑,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会有人诟病他心狠手辣。

毕竟这事不仅仅只是他作为一个“丈夫”遭遇了妻子的背叛,更多的在于他是大理国君,而瑛姑作为皇妃,居然与一个大宋道人走到了一起,而且纸包不住火,这事必然会传扬出去,到时候损伤的就不仅仅只是南帝的颜面了,而是整个大理国的颜面,他如何不该严肃处理?

何况周伯通和瑛姑还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错事,而是在一段时日内,一错再错。

(南帝剧照)

比如一灯后来就对黄蓉、郭靖提及过此事:“黄蓉道:‘啊,我知道啦,老顽童和刘贵妃生了个儿子。’一灯道:‘唉,那倒不是。他们相识才十来天,怎能生儿育女?王真人发觉之后,将周师兄捆缚了,带到我跟前来让我处置。我们学武之人义气为重,女色为轻,岂能为一个女子伤了朋友交情?我当即解开他的捆缚,并把刘贵妃叫来,命他们结成夫妇。’”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在一起十多天,而且从后来瑛姑还真就怀上了周伯通的孩子来看,他们确实是一错再错。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这样的事,段皇爷反倒有心撮合这对背叛了他的男女,这未免有些大度得太过分了。

要知道那时候的他还是个俗世之人,还不是后来的一灯大师,他怎会有如此觉悟?

当然,金庸也不是没解释段皇爷的内心想法,说是:“其实真正的祸根,还在我自己。我乃大理国小君,虽不如中华天子那般后宫三千,但后妃嫔御,人数也甚众多,这当真作孽。想我自来好武,少近妇人,连皇后也数日难得一见,其余贵妃宫嫔,更甚少有亲近的时候。”

(晚年周伯通、瑛姑剧照)

可这是瑛姑背叛他的理由吗?

显然不是,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因为金庸自己没处理好这段设定,因为晚年的他就提到过自己在故事里写出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的原因。

三、金庸晚年的解释

《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段不太符合“人之常情”的剧情。

笔者所指即是张翠山自刎,张三丰等一众武当派高手的反应。

当时书中是这么写的:“张翠山死志甚坚,知道横剑自刎之际,师父和众同门定要出手相阻,是以置身于众宾客之间,说完了那两句话,立即出手。张三丰及宋远桥、俞莲舟、殷梨亭四人齐声惊呼抢上。但听砰砰砰儿声连响,六七人飞身摔出,均是张翠山身周的宾客,给张三丰师徒掌力震开。但终于迟了一步,张翠山剑刃断喉,已无法挽救。”

表面来看,这没什么,甚至作为一个旁观者,你完全有可能觉得张三丰等人的反应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金庸却不这么认为。

他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就提到了这么一句:“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张翠山、张三丰剧照)

其实说白了,金庸写很多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是无法带入角色感同身受的,因此他笔下的某些桥段才会显得如此奇怪,对此,他也羞于提及,直至晚年大方承认这一点。

回到瑛姑和段智兴这件事上来,也是如此,没有哪个丈夫会像段智兴如此大度,更不用说他是大理国君,若是带入角色来看,周伯通和瑛姑理应被他处死,不过这样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爱恨纠葛了,归根结底,还是金庸以结果为导向,反推了剧情,才写出了相对不合理的情节,这也算是长篇故事的通病,不过瑕不掩瑜,《射雕》还是成了金迷心中永恒的经典。

0 阅读:34
耳东游文

耳东游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