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6年入伍,被分到炊事班负责养猪,女友得知后直接提出分手

情诗梦影 2025-03-26 17:57:26

1986年,我二十岁。那一年,我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参军入伍。这个决定背后,有我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平淡生活的逃离。这个决定也让我经历了一场情感的考验,我的爱情,也因此走到了岔路口。

那时的我在县城机械厂当临时工,每天重复着搬零件、记账的枯燥工作。三十多块的月工资,勉强维持生计。虽然旁人看来,这份工作稳定,我还有个待嫁的漂亮女友王红梅,日子也算安稳。可我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甘心就这样一眼望到头。

十月份,镇上征兵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当兵好,回来能分个好工作,也有人说当兵苦,风险大。我心动了,想去闯一闯,或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父母强烈反对,他们担心我丢了工作,耽误了和红梅的婚事。我据理力争,保证自己会在部队学本事,将来给家里争光。一番争论后,父母勉强同意了。但我心里清楚,还有一道坎——王红梅。

她得知消息后,红了眼眶,问我是不是不想和她好了。我解释说只是想出去闯荡一番,但她更担心的是我的前途和婚事。最终,她只留下一句“随你吧”,我知道,她心里并不情愿。

带着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了炊事班。那一刻,我的心沉到了谷底。我本想在部队学技术,光宗耀祖,却没想到要和锅碗瓢盆打交道,更别提还要养猪。这让我怎么向家人和红梅交代?

班长看出了我的失落,鼓励我说炊事班也挺好,轻松还能学手艺。可我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那段时间,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甚至因为喂猪时不小心泼了一地猪食挨了班长批评。班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徐啊,你这人就是放不下心里的包袱。咱们是来当兵的,在哪儿干活不都一样?”

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暗暗叫苦:我来部队可不是为了养猪的。春节前,我给家里和红梅写信,报了平安,也提到了分到炊事班的事。家里的回信让我安心好好干,别惦记家里。而红梅的信,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的热情。“你真是没出息!跑部队去养猪,图啥?这不是瞎折腾吗?”信中,她数落我丢了工作,还去养猪,日子越过越回去了,甚至说村里人都在议论她找了个没出息的对象。

我气愤地把信揉成一团,却又忍不住给她回信,解释说炊事班其实也挺好,除了养猪,我还在学厨艺,以后回家说不定还能开个饭店。信寄出去后,却石沉大海。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适应了炊事班的工作,也慢慢理解了班长的话。养猪虽然不光鲜,但也是一门技术活,猪生病了要会看,饲料搭配也有讲究。我跟着班长学了不少东西,也渐渐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

1987年6月,我收到了红梅的来信,信中只有短短几句话:她母亲不同意我们的事,让我不要再惦记了。那一刻,我感觉心里堵得慌,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年底,我因为养猪成绩突出获得了嘉奖,连长也表扬我是“能吃苦的好兵”。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养猪也没那么丢人。

1988年春天,炊事班要派人去师部学厨艺。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师部,我跟着专业师傅学习切菜、炒菜,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师傅夸我脑袋灵光,学得快,将来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半年后,我学成归队,被提拔为炊事班副班长。战友们纷纷跑来向我讨教厨艺,还有人开玩笑说退伍后要和我一起开饭店。我笑着答应,心里感到这两年的付出没有白费。

1989年退伍后,我回到家乡,利用积蓄开了个小型养猪场,后来又在镇上开了家饭馆。生意越做越大,我也成了村里人眼中的“能人”。

有一天,我在集市上遇到了王红梅。她站在人群中,表情复杂。我对她笑了笑,点点头,转身离开了。人生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从机械厂的临时工到部队的养猪兵,再到如今的养猪场老板和饭馆老板,我的经历或许不被很多人理解。可我始终相信,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地干,在哪儿都能出成绩。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工作的种类,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真实的自我。您觉得呢?

0 阅读:38
情诗梦影

情诗梦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