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全合成机油,怎样辨别好与坏?

汽车资讯杂谈 2025-02-06 11:14:34

在车辆保养的众多项目里,更换机油堪称重中之重。有些车主甚至只进行更换机油这一项保养,其他项目一概不做。机油对于发动机而言,起着极为关键的保护作用。选择适配发动机的机油,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要是去4S店保养,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按照厂家推荐,为车辆添加原厂机油,车主无需自行挑选。不过,要是车主追求更好的机油品质,想要给爱车更优质的呵护,只需额外支付费用,就能将机油升级。

而对于不在4S店进行保养的车主,每次保养时都要面临机油的选择难题。汽修厂通常会主动推荐他们常用的机油,但车主不能盲目听从。不少车主对机油的了解仅停留在矿物油和全合成机油的区别上,知道全合成机油的性能更出色,却不清楚不同型号的全合成机油在性能上也存在差异。实际上,一旦选错机油型号,哪怕是全合成机油,也会对发动机产生负面影响。在选择机油时,主要有两个参数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机油的质量等级,二是机油的粘度等级 。

▶︎1.机油等级

机油质量等级是由美国石油协会(API)制定的一项关键标准,用于衡量机油品质的优劣。

对于汽油发动机所用的机油,其质量等级标识均以“S”开头,从SA、SB、SC一路排列到SP ,S后的字母按字母表顺序依次递增。越往后的字母,代表机油的质量等级越高。早期的SA、SB、SC等型号机油已逐渐退出市场,如今很难再买到。当下,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是SN和SP等级的机油,偶尔也能见到SL、SM等级的产品。机油质量等级不仅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保护效果,对于发动机的排放控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品质的机油能够更好地减少发动机内部的磨损,同时帮助发动机维持良好的排放性能,契合环保需求。

在挑选机油时,大家得清楚,机油的质量等级和价格紧密相关,质量等级越高,价格往往也就越贵。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价格便宜就做选择,也不能盲目迷信大品牌,觉得只要是大品牌就万无一失,机油的质量等级同样不容忽视。每款车都有原厂推荐的机油质量等级,我们选用的机油等级需与原厂推荐的一致,或者更高。举个例子,如果原厂推荐使用SN等级的机油,那不管你选择哪个品牌的机油,等级至少得是SN ,要是能选用更高级别的SP那就更好了,但千万不能用SL或SM等级的机油,不然可能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那怎么才能知道原厂推荐使用的是哪个等级的机油呢?方法有好几种。你可以拨打4S店或者厂家的客服电话询问,也可以在首保的时候,留意一下机油桶上标注的等级,自己记下来。要是觉得麻烦不想问,直接选用最高级别SP的机油,肯定能满足车辆需求,不会出错。

▶︎2.机油粘度

机油粘度的选择同样不容小觑,选错将会对车辆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机油粘度的标识在机油桶上十分醒目,像“5W-30”“0W-20”这类形式,一个数字后面跟着字母“W”,“W”后面又跟着20、30、40等数字,这便是机油粘度的表示方法。

机油粘度,简单来说,反映的是机油的浓稠程度。当粘度数值较大时,意味着机油更稠;反之,粘度数值较小,则表明机油更稀 。

机油标号里,“W”前的数字,关乎低温流动性。数值越小,低温环境下机油就越容易流动,能快速抵达发动机各个部件,为冷启动提供良好保护;数值越大,低温流动性越差,冷启动时机油的润滑效果会打折扣。

而“W”后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也就是车辆热车后的粘度表现。这个数字越大,机油越稠;数字越小,机油越稀。平常大家讨论机油的稠稀,主要看的就是“W”后面的这个数值。

每一款车型适配的机油粘度等级,都是汽车厂家经过大量测算和严格验证得出的。这个适配的粘度,既能全方位保护发动机,减少磨损,又能确保车辆保持良好的燃油经济性,降低油耗,同时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对咱们车主来说,不用把各种机油知识都背下来,只要记住自己爱车适用的机油粘度等级就行。在选购机油时,选择和车辆适配等级一致的产品,就能给爱车合适的呵护。

当在修理厂找不到与原车完全相同粘度的机油时,一定要注意,只能选择粘度更高的机油,绝不能降低粘度。以常见的机油标号为例,假设你的车辆标准适用的是5W-30的机油,就不能贪图一时方便或者听信不当建议而选择5W-20的机油,因为这种情况下,虽然车辆运行时的阻力会有所减小,理论上似乎能让车辆开起来更“轻快”,可实际上,它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也随之下降。一旦遇到诸如暴力驾驶,或是车辆长时间处于重负荷运行等极端工况,发动机内部的零部件就会因为缺乏足够的润滑保护而遭受异常磨损,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与之相对,若是选择5W-40的机油,虽然粘度升高后,车辆整体运行的阻力会增大,油耗也会有所上升,但是从发动机的保护角度出发,它能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得到较为可靠的润滑,不至于出现因润滑不足而导致的异常磨损情况。所以,在机油粘度的选择上,尤其是在无法获取原车适配粘度的情况下,升高粘度是相对更安全、更能保护发动机的做法 。

0 阅读:205
汽车资讯杂谈

汽车资讯杂谈

在这个繁华都市,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