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长于卫州(今河南卫辉)。贺铸出生于军人世家,是宋太祖赵匡胤孝惠贺皇后的族孙,其祖上六代皆任武职,被封为广平郡王,贺铸妻子赵氏也是大宋皇族宗室之女。贺铸晚年追根溯源,推出自家是大唐诗人贺知章的后裔。贺知章家住绍兴镜湖,镜湖以前又叫做庆湖,所以贺铸晚年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像(图片来源网络)
贺铸从小饱读诗书,博学强记,而且喜欢练武,性格刚烈,很有侠士风采。史载贺铸身高七尺,相当于现在两米出头,但是相貌却很丑陋,皮肤青黑,粗眉竖目,颧骨很高,头发稀疏,被人戏称为“贺鬼头”。贺铸17岁时,因祖荫离开家到汴京开封,被殿前侍卫官,可能容貌佳,又被调去做看守军器库的监军。贺铸喜欢酗酒,酒量很大,喝多了就爱吹牛,比如曾说:“我笔下驱使温庭筠、李商隐,常常令他们奔命不暇!”
后来,贺铸出任一系列地方武职小官,快四十岁时,由李清臣和苏轼推荐,才由武官改为文官,五十岁才升到七品官职,五十七岁在正六品下“承议郎”的职务上光荣退休,回到苏州定居。
贺铸在历史上留名,不是他武职文职的职场经历,而是他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贺铸诗、词、文皆善,以词成就最高。他的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南宋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长相粗陋,长期担任武职,但是多情善感,深于用情。据说贺铸在江南任职时,与一名歌妓相情相悦,亲密无间。贺铸离开时与歌妓约定,只要升官转运,便来接她成亲。贺铸一去多年,官职原地未升,一直等待他的歌妓,便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寄给他:
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铸接到诗,一读再读,百感交集,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引用对方诗中语词,填写了一阕《石州引》,含泪寄给对方,表白心迹。全词如下: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消尽龙沙雪。还记出门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歌伎再三吟诵贺铸回词,不觉泪流满面,惆怅不已,此事终无结果。
贺铸后娶妻赵氏,两人相濡以沫,赵氏去逝后,贺铸的脾气和性格有了很大改变,终日沉默寡言,很少出门,一人在家里校对古籍,孤独度过了最后二十多年。一日当他走到阊门时,忆起当年曾经与赵氏携手共游此地,不禁凄怆悲凉顿时而生,回家写下了哀婉动人的《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图片来源网络)
再次经过阊门,感觉一切都变了,你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我就象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寥落,象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原上里青草叶上的露珠,太阳一出来便就消失了,徘徊在昔日住所和新坟之间,久久留恋,不忍离去。深夜一人躺在空床上,听着雨点敲打南窗,又有谁再挑亮灯火为我缝补旧衣呢。
这首著名的悼亡的词,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可谓字字血泪,哀婉凄绝。其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和“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都成为千年流传的名句,该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并称为“悼词双璧”。
退休回家的贺铸,还在离苏州不远的吴县西南的横塘,买了一处幽静雅致的小屋,他经常离开市区的家到这里居住,阅读和校对古书,最著名的代表作《青玉案》,便作于此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图片来源网络)
佳人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远去。不知你美好年华,将与谁一起共度?修着偃月桥的院子,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蓝天飞云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要问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雾中的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这首《青玉案》一问世就被人誉为“绝唱”,不胫而走,广为流传,贺铸由此而得“贺梅子”的雅号。黄庭坚对此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之题诗一首: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