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千户:中国电动车为何在国内几乎“卖一辆亏一辆”,在泰国却能盈利?

顾梓轩来说车 2025-03-22 08:50:53

你相信吗?在泰国,一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可能比在中国卖得还要贵!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但事实就是这样,在泰国这个日系车企占据统治地位的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比价格战更残酷的“生存游戏”。

这可不是简单的“海外市场拓展”,而是关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一次大考。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必须冷静地审视,我们真的准备好“拳打大众,脚踢丰田”了吗?数据或许会给我们一个更清醒的答案。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榜,丰田以1080万辆高居榜首,大众紧随其后,而比亚迪虽然势头凶猛,却只排在第五,销量还不及丰田的一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虽然在增速上领先,但在总量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种差距并非仅仅体现在销量数字上,更体现在市场掌控力和产业链构建的深度上。

泰国,就成为了一个缩影,一个展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征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典型案例。在泰国街头,随处可见的还是丰田、本田等日系车型,中国品牌的能见度远低于预期。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纯电动车市场占据了89%的份额,但整体市场份额依然不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虽然在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突破,但在整体市场竞争力上仍然不足。而这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和深刻的因素。

泰国市场并非一片坦途,它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中国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价格竞争的范畴。首先是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日系汽车企业在泰国根深蒂固,几十年来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涵盖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这个系统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上的。日系车企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施压泰国政府,间接地抬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以维护其既得利益。这就好比在泰拳赛场上,中国选手不仅要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还要应付裁判的“偏袒”。

这在国内市场中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即使价格战打得再激烈,政府也鲜有直接干预定价的举动。但泰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这里既要协调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关系,又要顾及与日系企业的长期合作,这使得政府在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冲击的时候,采取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平衡策略。  这种策略直接导致了中国车企的尴尬处境:同样的车,在中国是亏本卖,在泰国却能盈利。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海外赚钱”的好事,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忧:这反映出我们对海外市场的掌控力不足,利润的获取依赖于价格而非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的巨大挑战。日系车企在泰国经营了几十年,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这形成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短,在海外市场经验不足,缺乏完善的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能力。这就好像武林高手空有绝世武功,却因缺乏兵器和粮草而难以施展身手。

泰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选择,并非简单的民族情感倾向,而是更关注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质量上已不落后于国外品牌,但在渠道、售后和品牌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汽名爵,它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利用收购的外国汽车品牌,直接使用了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

这暴露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还停留在产品输出的阶段,而未能真正实现产业链的整体输出。这就好比仅仅把产品卖出去,却没法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客户就会流失,品牌形象也会受损。

再者,文化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泰国民众对中国内地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早期港台地区的影响。这导致他们会潜意识地将对港台地区的一些印象套用到内地企业身上,造成一些沟通障碍和文化冲突。这些“文化隔阂”,就像一座“大山”,阻碍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泰国的市场拓展。要想突破“文化大山”,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更需要中国企业在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现自身的品牌魅力和文化自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特点。泰国本身没有自主汽车品牌,对日系和中国汽车都是“外来者”。泰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吸引汽车厂商投资建厂,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他们更热衷于看到在泰国建立生产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出口到其他右舵国家市场的企业。正因如此,无论是日系车企还是中国车企,只要能为泰国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泰国政府都会积极配合。

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市场的竞争,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竞争。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环境、产业链构建、渠道建设、售后服务、文化差异等等多个方面。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突破,但要真正实现“拳打大众,脚踢丰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更有效地应对挑战,更坚定地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我们需要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向产业链输出,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通过对泰国市场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海外拓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丰田、大众等传统巨头依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而中国品牌虽然增长迅速,但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泰国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单靠价格竞争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售后服务、进行文化融合,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征程,任重道远。

0 阅读:16
顾梓轩来说车

顾梓轩来说车

顾梓轩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