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奶牛耐寒选育,高寒牧场适应性,机械化挤奶规范,老农再三叮嘱

小蔡养殖 2025-02-23 04:12:50

荷斯坦奶牛耐寒选育,高寒牧场适应性,机械化挤奶规范,老农再三叮嘱

在我国的一些高寒牧场地区,荷斯坦奶牛的养殖是一项重要产业。荷斯坦奶牛以产奶量高而闻名,一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一天的产奶量能达到25 - 30公斤左右。不过,把它们引到高寒地区养殖可没那么容易。就像我认识的新疆的一位奶农朋友,他说刚开始从内地引进荷斯坦奶牛的时候,死了不少。北方的干冷环境和南方湿热环境差别太大,南方的一些养殖方法在北方基本用不上。

荷斯坦奶牛耐寒选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寒牧场,冬季长达6 - 7个月,温度经常在零下二三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的荷斯坦奶牛很容易冻伤,进而影响健康和产奶量。选育耐寒品种就得花不少时间,像一些牧场做了3年的选育工作,慢慢才筛选出更适合当地环境的奶牛。选育过程中,要观察奶牛的毛色、脂肪层厚度等因素。有些偏远高寒地区的牧场主会说,在他们这片,毛色浅白的奶牛似乎更不耐寒,而那些毛发有点泛黄的土种黄牛杂交的荷斯坦后代,好像更能抗冻。这就像不同品种的绿植,在寒冷环境下的表现大不同。比如金边吊兰在较冷的时候叶子就容易发软,而玉露在同样的低温下,只要土壤不积水,反而能维持较好的状态,还有薄雪万年草,看着弱不禁风,可它根系在冻土层下也能保持一定活性,另外,玉扇在低温时如果能适当通风,也不会轻易被冻死,还有一种叫银星草的冷门绿植,在高寒环境里只要避免积水,能勉强存活。

高寒牧场的地形地貌复杂,有连绵的大山,平坦的草原,还有深谷。这就影响着养殖场和农场对荷斯坦奶牛的管理。在大山的牧场里,放牧路线就比较难规划。牧民们每天要根据天气、雪融情况调整放牧路线,确保奶牛能吃到合适的草料。而在平原的牧场,机械化挤奶规范就比较容易推行。在我老家内蒙古的一个大牧场,以前都是人工挤奶,效率低而且容易传播疾病。3年前引进了机械化挤奶设备,刚开始时,老农民们一万个不理解,觉得还是人手挤奶放心。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出奶量提高了,牛奶质量也更稳定了,那些老农就开始认可了。他们叮嘱新来的工人,每天开机前要检查设备是不是干净,挤奶时间和奶牛乳房按摩的频率得合适。

在散养荷斯坦奶牛的场景下,也有很多特殊的情况。我看到过云南一个山区小范围散养奶牛的地方,那里虽然不算典型高寒,但有独特的季节气候变化。牧民们要把牛赶着去不同的山坡找嫩草,防止它们吃到发霉变质的草料。而且散养对牛舍的建造也有讲究,要考虑到防风、保暖,还得方便收集牛粪做肥料。有些地方的养殖户会参考网上的养殖经验,可发现网上好多都不完全适用于本地,就像网上说在寒冷天气给牛舍铺树叶保暖,可实际操作中发现树叶在潮湿的北方冬季根本不顶用。

从经济效益来看,荷斯坦奶牛是宝贝,但是养殖技术要求高。比如在饲料搭配方面,不能只按照书本上的来。在西藏的一些牧场,当地的草料资源有限,养殖户们就尝试了各种绿植饲料。他们会收集像沙棘这样的耐寒绿植果实和枝叶,搭配其他粗饲料。沙棘这东西营养丰富,不仅能给奶牛建补充维生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冷。还有刺槐,刺槐的叶子在干冷的北方冬季储存起来也能当作饲料,只是要根据天气变化控制投喂量。相比南方养殖户,他们不需要太操心饲料储存防虫的问题,可要多考虑储存的防风雪。

在寒冷的季节,奶牛的健康问题是个大痛点。我有个河南的朋友去黑龙江的一个高寒牧场学习考察,发现那里的奶牛耳朵容易冻伤。当地的兽医就告诉他们,每天都要检查奶牛的耳朵,发现有点红的迹象就得赶紧采取措施。还有就是蹄子问题,在高寒地区,牛蹄子经常会陷入积雪或者结了冰的地面里,容易损伤。所以要定期检查和修剪蹄子。有个东北的养殖场,每过1 - 2个月就会给奶牛修一次蹄子,在修蹄子的时候还会顺便检查蹄子有没有炎症。老农们也有一些土方法,会用一些当地的草药煎水来泡牛蹄子,起到消炎的作用。

在南方,荷斯坦奶牛养殖虽然环境不同,但也有挑战。比如说广东一些地方,夏季炎热,奶牛的热应激问题很严重。为了应对这个,养殖户就会在牛舍旁边种植很多香蕉树之类的绿植,让奶牛能有一片相对阴凉的地方。但是在高寒地区可没有这条件,所以选育耐寒的荷斯坦奶牛品种就成了保障经济效益的关键。

荷斯坦奶牛在高寒地区的养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养殖模式的特点。在规模化的养殖场,管理相对集中,有利于统一推行耐寒养殖技术和机械化挤奶规范。但是像在牧民分散养殖的模式下,要推广新技术和规范就比较难。我遇到过内蒙古的一个小型牧民养牛群体,他们因为各自为政,对于推广机械化挤奶设备就很不积极。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设备故障时没人帮忙维修,自己又不太懂技术。而且在这个群体里,老牧民们总是互相叮嘱,说照顾奶牛就像照顾自家孩子,要细心。比如冬季要早点给奶牛建好暖棚,每天要早点起来给奶牛添草料,不能让奶牛饿着肚子在外面受冻。

还有啊,在高寒地区养殖荷斯坦奶牛,饲料的营养转化也很重要。有一回我在甘肃的一个高寒牧场看到,那里的饲料利用率不高。后来专家来了分析才知道,是饲料的粉碎粒度没有掌握好。这个地区的饲料多是当地的一些耐寒草类,这些草的纤维结构特殊。如果粉碎得太细,奶牛消化不了;粉碎得太粗,奶牛吃的时候不顺畅,还会造成饲料浪费。这就像北方种植小麦,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出的小麦品质不一样。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小麦颗粒饱满,营养转化效率高;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长得瘦小,营养价值就低。

在荷斯坦奶牛的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奶牛也有不同的需求。对于犊牛,保暖就更加关键。我曾经看过一段视频,是关于西藏的一个犊牛养殖区,刚出生不久的犊牛被放在特制的温暖小棚里,周围铺满了厚厚的干草。牧民们说,在他们那儿,犊牛如果受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旦生病,治疗起来比成年奶牛还麻烦。而成年奶牛除了要抵御寒冷,运动也很有讲究。在新疆的一个山区牧场,冬季会让奶牛每天在向阳的山坡上短时间散步,这样既能锻炼奶牛的身体,又能让它采到阳光下的新鲜草料。

再说说老农们的叮嘱,这些可都是他们多年经验的总结。有个四川在甘孜高寒牧场做技术支持的老农说,每次给奶牛打疫苗的时候,一定要把奶牛栓紧,不然它在紧张的时候乱跑,很容易受伤。而且在高寒地区的养殖场,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要是下大雪了,就得提前准备足够的草料,防止雪灾期间奶牛断粮。有个青海的老牧民说,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去牛棚看看,摸摸奶牛的鼻子是不是凉凉的,健康的奶牛鼻子就是凉的,要是鼻子热乎乎的,可能就生病了。

荷斯坦奶牛在高寒地区的养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选育耐寒品种、适应高寒环境的技术也在进步。在未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适合高寒地区养殖荷斯坦奶牛的方法。就像现在有一些新的绿植饲料开始尝试在高寒地区种植,像紫茎泽兰,虽然它是外来入侵物种,但如果能合理利用,它在高寒地区也有很好的生长潜力,而且营养价值不错。在未来的10年里,说不定会有一种更加适合高寒环境的荷斯坦奶牛新品种出现。到时候,在这些地区的荷斯坦奶牛养殖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里,也给大家留一个问题:在高寒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荷斯坦奶牛的养殖效益,除了之前提到的耐寒选育、机械化挤奶规范、关注老农经验等,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方面是可以重点突破的呢?

0 阅读:0
小蔡养殖

小蔡养殖

科学养殖指南,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