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他从副总理沦为工人,免去职务后安慰妻子:相信现在的政策

闲来唠史 2025-01-20 15:36:13

1975年,39岁的孙健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国务院副总理,三年后他却沦为天津机械厂的普通工人。

面对这天壤之别的身份转换,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对妻子说:"我不会自尽,我相信现在的政策。"

《从铸工到副总理:一个39岁青年的传奇升迁》

1951年的天津内燃机厂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学徒工——孙健,这个刚满15岁的少年,怀揣着成为优秀铸工的梦想,开启了他的翻砂学习之路。

机器的轰鸣声中,少年孙健挥洒着汗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铸造技艺。

工友们都说这个小伙子干活特别认真,从不偷懒耍滑,活儿干得漂亮利索。

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工厂里的工人三天两头往家跑,孙健却像钉子一样钉在厂里。

整整七年,他没回过一次家,父亲生病了,他没回去;妻子带着孩子在农村苦熬,他也没回去。

家里住的是土改分的破房子,妻子庞秀婷既要伺候老人,又要照顾孩子,还得下地干活。

调查组的同志都感叹:"只有孙健能扛得住这种苦!"

从普通工人到生产组长,从班组干部到车间主任,孙健用实干加巧干走出了自己的路。

车间里的机器坏了,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修;生产任务紧,他带头加班加点。

工人们都说:"跟着孙班长干活,累是累点,可心里踏实。"凭着这股子干劲,他一步步爬上了厂党委书记的位置。

1975年1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39岁的孙健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这个消息在天津内燃机厂炸开了锅。

"咱们厂的老孙,真就当上副总理了?"

老师傅们议论纷纷,谁能想到,那个整天满身机油的翻砂工,竟能在39岁就坐上这么高的位置。

这位来自基层的年轻副总理,创造了一个平民干部的传奇。

《"学徒副总理":种菜做示范的另类领导》

1975年的中南海院子里,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副总理卷起裤腿,弯着腰在菜地里忙活。

孙健把办公室外的空地开垦成小菜园,种上白菜、茄子、豆角,他还拉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干活,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播种施肥。

秘书们面面相觑:别人家的领导讲究吃喝,我们家这位倒好,成了"种菜专家"。

在一次散步中,孙健遇到了同是副总理的谷牧。谷牧关心地问他:"怎么还不把家属接来?"

孙健眨眨眼,笑着说:"师傅,您不知道规矩啊?学徒期间不许带家属的。"这番话把谷牧逗得哈哈大笑。

这位"学徒副总理"用幽默掩饰着内心的压力,可谁又能知道他每晚辗转难眠的煎熬。

升任副总理后,孙健的失眠症越发严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常常想起自己当翻砂工时的日子,那时虽然累,可睡觉特别香。

办公室里堆满文件,他就靠着当年在车间练就的那股子韧劲儿硬撑。秘书们都说:"咱们这位领导,走到哪儿都忘不了自己是个工人。"

在别人眼里,当上副总理就该有副总理的派头。孙健不这么想,他还是和工人一样打饭,从不要求特殊待遇。午饭时间,他常常就着两角钱的豆腐脑配馒头,吃得津津有味。

有人劝他该注意身份,他笑着说:"我这胃口,对付这些最合适。"

这样的话让很多人感动,也让一些人觉得这位副总理"太寒酸"。这种反差恰恰映衬出孙健性格中那份难得的纯粹。

《重返车间:一个被贬官员的尊严选择》

1978年的夏天,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孙健的工作节奏。电话那头传来停职检查并调回原工位的通知,这位曾经的副总理放下电话,平静地收拾起办公桌。

临行前,他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子庞秀婷。这个坚强的男人说了三句话:"我不会自尽,相信现在的政策,你是我永远的靠山。"这简单的三句话,道出了一个落难官员的尊严。

从副总理到天津机械厂的普通工人,这落差足以让任何人崩溃,孙健选择了最朴实的方式——干活。

他每天带着饭盒上班,午饭就是两毛钱的豆腐脑配馒头,工友们心疼他:"老孙,你这伙食太差了吧?"

他咧嘴一笑:"这最对我胃口,也最对得起我现在的工资。"这话说得轻松,听在人心里却沉甸甸的。

机械厂的繁忙工作意外治好了他多年的失眠症。,那些被文件堆压得喘不过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汗水淋漓的充实感。

1985年,天津引进了一条德国摩托车生产线,投资500多万美元。厂里把这个重点项目交给了孙健,他二话不说,立马撸起袖子开干。

从各级部门到工地现场,孙健马不停蹄地忙活。一年多时间,他带队建起近两万平方米的主厂房,还完成了全部设备安装。

有人打趣说他:"上去得糊涂,下来得也糊涂。"孙健笑着接话:"糊涂到家就是明白。"这句看似调侃的话,道出了他的人生哲学。

最终他被任命为中国机械工业安装总公司天津开发区的经理,用实力证明:真金不怕火炼。

0 阅读:0
闲来唠史

闲来唠史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