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恢复自由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从照片上看,现代版影视剧,实在是美化了少帅。
当年的少帅,无论是相貌、气质还是人品,都不过如此,怎么会被誉为所谓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咱们下面来讨论一下,张将军是如何爱国的!(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北大营守军数量不敌日寇?武器配置落后?还是士兵们老弱病残?
其实,他们是被数量不及其十分之一的日军击溃的。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共20多万人,这还不算地方武装及警察等。
日军有多少人呢?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他们在东北的正规军,仅仅1.5万余人!
至于东北军手中的武器究竟如何,我举一个例子,咱们从侧面了解一下!
918之后,当关东军进入沈阳兵工厂后,他们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沈阳兵工厂
据日本方面解密的资料,关东军在兵工厂里缴获的飞机就有260余架,坦克60余辆。
武器方面:轻重炮3000余门,轻重机枪4000余挺,步骑枪12万余支,汽车2300余辆,弹药不计其数。
据我方统计,仅仅子弹一项,就足够八路军在抗战时期使用!
这些武器装备,就连日本人看了都眼馋,所以东北军不存在装备落后一说。
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并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如果张学良下令抵抗,东北军估计能将日本关东军打得找不到北。结果还是不放一枪一炮,把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本。
东北军
事变当晚,少帅正陪着赵四小姐在北京看戏。翌日,张学良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说:
“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我们无法想象士兵们接到这条命令之后的绝望表情,但作为军人,执行命令是天职,他们别无选择!
如果不是张学良下命令将所有的兵器存入库房,日本人又怎能抢劫到这么多宝贵的武器?
后来,这些武器全部都用于打中国人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他们家收藏的现金、土地、工厂和古玩字画,加起来超过了2.5亿美元!
这些财富他没来得及带走,大部分都归日本人所有。但日本为了感谢张学良的“不战而退”,还是留了一部分真金白银,通过张学良的朋友送给了他。
可以说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了!
赵一逖
9月22日,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他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个总司令,一个副总司令,两个人一唱一和,上演了一部宋高宗和秦桧的闹剧!
所谓的“逆来顺受态度”,就是想等待国际上主持公道,给中国一个说法。
但他们也不想想,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一次一次的掠夺,又有谁给主持公道呢?
这种想法,实在太过天真了!
等啊等,他们一直等到10月24日,国联终于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
但日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进攻嫩江黑龙江守军,其野心已暴露无遗,国联又能奈何?
丢掉了沈阳之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于是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数千万华夏之女,一夜之间成为了亡国奴!
(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关押起来,直到台湾,到张学良离开人世也没能再回东北。
1993年,黄宏等喜剧艺术家来到台湾省,见到了张学良。
黄宏说:“东北的父老乡亲们到现在还惦记着您呢!您居住过的大帅府也粉刷了好几次,您什么时候有空回去看看?”
张学良与大陆文艺工作者
听到这话,张学良陷入了沉默。对于张学良而言,他始终不能原谅自己犯下的过错——无颜面对东北乡亲!
冯巩等与张学良
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赴美国治病并留在那里发展,拼死拼活攒下了一份家业,买下了两处别墅。她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了张学良和赵四。
为实现与张学良生不能同寝,死也要同穴的愿望,她在洛杉矶玫瑰园为自己与张学良买了一块墓地,希望百年之后能与丈夫同穴。
在她临死前留有遗嘱:“待汉卿百年以后,他的遗骸可安葬于我身侧,以实现生不同裘死同穴之遗愿。”
于凤至
于凤至死后,墓碑上的名字是:凤至•张。
然而,她的这愿望终成泡影!
张学良后期信奉基督教,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规则,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1990年起,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国探访,于1995侨居美国夏威夷,在那里长居,直到2001年去世。
去世后,张学良葬在了夏威夷——就像其生前的选择一样,选择了陪伴赵四。
在临终前,张学良做出了此生最后一个“爱国”的决定——把自己的巨额遗产(估计6亿)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个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确实“爱国”,死后埋在了美国,把钱也捐给了美国,他爱的是哪个国家?
后记赵一荻说:他爱的不是哪一党、哪一派,他所爱的就是国家和同胞,因而,任何对国家有益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去做。
张学良晚年多次说:我是一个爱国狂。
讨论一个人究竟爱不爱国,看他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还是个人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既要看他的初衷,也要看结果。
像张学良这样的历史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我屑小民众,不敢下结论。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感谢大家阅读,文中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