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再现“蓝眼泪”:自然奇观背后的海洋环境奥秘

小观大科技 2025-04-11 16:33:53

图片:即梦AI

近日,福建漳州东山岛海域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蓝眼泪”奇观。夜幕下,海浪裹挟着幽蓝色的荧光涌向岸边,宛如星河坠入人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追泪”。这一自然现象不仅为海岸线增添了梦幻色彩,也引发了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

“蓝眼泪”现象的科学解析

“蓝眼泪”的本质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主要由海洋浮游生物夜光藻和海萤等引发。当这些生物受到海浪拍打、船只扰动或人为触碰时,其体内的荧光素与荧光素酶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蓝色荧光。

据专家介绍,夜光藻是冷水性藻类,其繁殖需要特定条件:

1. 水温与盐度:适宜水温为18-24℃,盐度需在30-35ppt之间;

2. 光照与营养: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而海水富营养化(如氮、磷等元素过量)为其大规模繁殖提供了“温床”;

3. 风力条件:适度风力有助于藻类聚集,但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影响其可见性。

图片:即梦AI

“蓝眼泪”与海洋环境的双重关系

尽管“蓝眼泪”被视为浪漫的自然奇观,但其频繁出现往往折射出海洋生态的隐忧:

夜光藻高密度聚集可能引发赤潮。其消亡时释放的铵盐等物质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微生物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海洋生物缺氧死亡;

农业肥料排放、工业污染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加剧海水营养盐浓度升高,为夜光藻爆发创造条件。

专家呼吁:观赏需谨慎,环保需行动

东山岛当地海洋监测部门表示,近期水温回升和海水富营养化可能是本次“蓝眼泪”出现的主因。专家提醒游客:

夜间观赏需避开危险区域,避免肢体直接接触海水,以防细菌或病毒感染;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才能让“蓝眼泪”从“生态警报”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自然馈赠。

图片:即梦AI

“蓝眼泪”的美丽转瞬即逝——离开海水的夜光藻仅能存活不足100秒。这一特性更凸显了其珍贵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加剧,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自然奇观的可持续呈现,将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课题。

0 阅读:6
小观大科技

小观大科技

关注身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