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蜀吴各有一件,都是什么?
魏国:司马懿洛水之誓
“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便无法在世上立足,尤其是大人物,更是将自己的信用看得比性命还重要,但是司马懿却并非如此,他指着洛水发誓,最后却违背了自己的誓言,灭曹爽及其党羽三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魏明帝曹叡病逝前,将8岁的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但是此二人不和,首先是曹爽掌权,排挤司马懿。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着皇帝曹芳外出祭拜高平陵的时候发动政变,占领京城洛阳。
此时,曹爽是魏国大将军,所有的军队都归他管辖,大司农桓范能够征调天下粮草,还有皇帝在手,如果和司马懿决一死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然而,司马懿派出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劝说曹爽放下武器,只是免其官职,绝不伤其性命,他以洛水为誓。曹爽虽然不是一个憨厚之人,但他也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相信司马懿那样的大人物不会骗他,不会说话不算数,于是放下兵器,安心当一个富家翁。
但是司马懿却食言了,在曹爽交出兵权后,以谋反的罪名处死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并灭其三族。在此之后,如果还有人发誓,谁还敢信,也无人敢信,由此可知司马懿洛水之誓的后果很严重。
蜀国:刘备入川
公元211年,刘璋害怕曹操占据汉中之后,征讨益州,于是请同宗刘备入川,协助防御张鲁和曹操。然而刘备入川之后,不但没有帮助刘璋对抗外敌,反而广施仁义,和刘璋闹翻后,斩了刘璋部将白水军督杨怀,吞并其部队,掉转枪头攻打刘璋。同时,刘备又让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从荆州南郡出兵攻破巴郡、江阳等郡县,里应外合夹击刘璋,经过数年苦战,兵临城下,逼降刘璋。
如果刘璋没有请狼入室,益州易守难攻,刘备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攻不进蜀地。像刘备这种“鸠占鹊巢”的情况,令人所不齿。试问,以后还有人敢请刘备帮忙吗?
实际上,刘备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一件事了,他以公子刘琦的名义占领荆南四郡,而刘琦却死得不明不白,他便不用归还荆南四郡了。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南郡),然而却有借无还,他赖着南郡,不想还给孙权。
吴国:吕蒙白衣渡江
魏蜀吴三方势力,曹操最强,刘备和孙权只有联合,才能勉强抗衡,如赤壁之战便是孙刘联军的杰作。此后,孙刘一直都是处于结盟状态。
但是公元219年,孙权却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取得大捷的大好时机时,派出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奇袭荆州(南郡),彻底断了关羽的后路。关羽腹背受敌,荆州兵四散而走,他败走麦城,后被擒杀。
如果孙权是先和关羽断绝盟友关系,再宣战,进而派吕蒙带兵攻打荆州,没人会指指点点。然而东吴却是故意迷惑关羽,吕蒙假装生病,让陆逊替代他,迷惑关羽,关羽判断错误,将荆州兵全部调到前线,后方空虚,才被吕蒙一举拿下。
吕蒙白衣渡江如果从军事方面看,是一次完美的军事行动,但是如果从政治角度看,是天大的败笔,因为从此以后便无人敢和东吴结盟,害怕东吴背后捅刀子,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结语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发生了一件为人所不齿的一件事,其中魏国是司马懿的洛水之誓,蜀国是刘备入川,吴国是吕蒙白衣渡江,这三件事性质恶劣,刷新了人们对信义的下限,造成严重后果,如果人人都效仿,整个社会便会乌烟瘴气,尔虞我诈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