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随着美国人走进中国社交平台,走入中国的网络空间,中美之间的信息壁垒也逐渐透明化了。很多美国网友发现了不一样的中国,开始认识不一样的中国,也开始对中国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倒不是因为中国如何厉害,而是发现了自己对中国的想象太单一,太狭隘,尤其是在饮食,医疗,教育和房价方面的对比,更是让美国人震惊了。
第一章:中国的饮食丰盛实惠,美国网友惊呆了
01.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菜vs真实的中国菜
很多印象当中,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饮食印象不深,很多人就会说是春卷,饺子这样的传统美食,但是在美国人眼中,中国的饮食大部分还是偏向于快餐化。
例如你要是在美国就会发现美国的中餐店主要经营的还是一些油腻的快餐化食品,比如说宫保鸡丁,春卷,越南河粉,叉烧包,尤其是在美国的中餐店,很多菜品都是经过了美国人自身的加工和改良的,和我们在中国所吃到的同一道菜完全不一样。
02.中国的饮食选择多样,价格实惠还好吃
然而,当美国人走进中国的餐馆,走进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位,看到中国的饮食多样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对中国的印象真的太片面了。
不光是宫保鸡丁,春卷这些传统菜品,在中国,很多小吃摊提供的美食也是应有尽有的,炸串,烧烤,炒面,米线,馄饨等等,各种各样的美食简直把中国美食推向了极致。
除了吃的东西多,价格实惠也是很多美国人走进中国餐馆之后感受到的惊喜,虽说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偏高,但还是有不少小城市的物价较低。
第二章:中国的医疗教育好,给美国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看病难看病贵?不如来中国就医
事实:美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
另外,关于医疗,大家也应该知道美国的医疗费用向来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也许你在美国看一次普通的感冒,都会因为看病太贵而犹豫不决。
美国的医疗体系复杂,很多人看病还得先找家庭医生,再开处方药,最后再去药店取药,整个过程繁琐,实在让人感觉头疼,反倒是中国的医疗体系比较完善,看病也不是那么难。
事实:中国看病便捷,费用低
另外,再加上中国的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一般的感冒发烧的挂号费也才几块钱,药费更是便宜,一般人都可以承担得起,所以说当美国人走进中国的医院,看到中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体系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就已经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了。
二、中国的义务教育和大学学费低,美国人羡慕不已
事实:美国大学学费高,学生压力大
不仅如此,当美国人走进中国的校园,看到了中国的校园环境,看到了中国的学生放学之后的生活方式,也发现了原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早就已经改革完成了,很多高中生放学之后就会去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班,这种情况也让美国网友感到惊讶。
但是在美国,大家要是从高中毕业之后就要进入大学,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了,因为美国大学的学费太高,一般人根本承担不起。
在美国高等教育是逐渐成为了一种消费品,有些大学的学费甚至会高达几万美金,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少人为了上大学还会花几年的时间去打工攒钱,这样下来也已经耗费了不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章:美国人的生活压力大,中国生活悠闲实惠是常态
01.美国的工作薪资并不高,很多人不得不996
很多人在想象中认为美国的工资很高,很多人工作五年就可以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据调查发现,在美国工作的人薪资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有很多人做服务行业,每周要工作几天,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作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就是为了赚取这些辛苦钱供养自己的家庭,支撑自己的生活。
02.美国房价高,生活成本高
美国的生活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很多人虽然辛苦的工作,但是工资拿到手之后也不过是还了房贷,买了菜,吃了饭,剩下的钱几乎也就不剩了。
而中国的房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 ,在某些城市买房不仅能够获得补贴,而且价格也可以承受,比如说南昌的房价可能在两三万元一平,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一线城市买房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走进中国大街小巷,丰富的美食、实惠的物价、便捷的医疗、优质的教育和低廉的房价,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无尽的惊喜和享受,这些都是中国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这个国家的更多奇迹。
延伸观点:
01.新媒体的崛起或将打破国家间的信息壁垒
新媒体的崛起,确实能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去了解一个国家的现状和状态,也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这也许是促进了美国人对中国简陋的想象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或许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两国在某些领域是可以进行借鉴和合作的。
02.中美社会政策和生活方式各有优劣,会不会有借鉴点?
中美两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社会政策和生活方式,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点,这些政策和方式在各自的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比如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学习的,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虽然价格高,但是其研究和创新能力仍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这也是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只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差异,而应该关注国家之间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促进更加紧密的合作。希望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优势和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