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泛滥成灾,臭水沟常见,被称“垃圾鱼”,为啥美国大量进口?

老农民说事 2025-02-18 08:46:18

罗非鱼,别名是福寿鱼、金山鲫等,因它是自1957年由非洲地区引进,酷似鲫鱼,还被称为非洲鲫鱼。

目前,罗非鱼已成为我国的常见鱼种,江河湖泊,溪流水沟,都是安家的乐园,繁衍扩张家族种群的圣地。

而且,近几十年时间,罗非鱼人工养殖已相当成熟,规模庞大,逐渐成为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虽然国内野生和人工养殖的罗非鱼,都有极大规模的数量,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有限,被说是垃圾鱼。

无论是金碧辉煌的饭店,还是小规模的家庭聚餐里,部分消费者有意避开,但情况迥异的是国外消费者很喜爱罗非鱼,进口我国的罗非鱼成为常态。

罗非鱼鱼种特征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远在2500年前的埃及就被养殖,已成主要养殖鱼类,近几十年越来越被重视,主要特征有:

繁殖速度快。放养的幼鱼成长3-4月,就能开启繁殖,单次繁殖数量最高能达上千,自然年内能繁殖数次。

只放养1次鱼苗,就能实现连续的捕捞,进而降低鱼苗放养成本,还能快速的为渔民创造经济效益。

适合远距离运输。罗非鱼耐低氧环境,就算是离开水域,只要保持鳃部是湿润状态,就能正常存活3-5小时,适合高密度养殖和远距离跨区域运输。

要注意的是,不同体型大小的鱼耐低氧能力有区别,体型越大,耐低氧能力越强,幼鱼耗氧大,耐低氧能力最弱。

喜群居活泼喜动。罗非鱼是群居性鱼种,鱼群规模几十至数百,游动的水层随水层温度改变,晨间至午间由底至中上,下午至傍晚回中底层。

无论何种水源中,罗非鱼表现出的的性情都是活泼善动,能快速的游动跳跃,运动过程造成的冲击力大。

成为垃圾鱼原因

我国消费市场,罗非鱼颇具争议,嫌弃它的消费者常把它冠以“垃圾鱼”的称号,就算钓到都要无害化处理。

适应能力强。同其它的鱼种不同,罗非鱼是属于广盐性鱼类,既能生活在淡水,还能生活在海水里,适应能力强悍。

就算是污水烂泥,被污染的池塘河水,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能在极端苛刻的水源里繁衍生机,被错误认为是靠吃垃圾存活。

食性很广杂。罗非鱼的食性广,幼鱼时期以浮游动物为食,常见的比如裸腹蚤、剑水蚤、臂尾轮虫和水蚤等。

成龄时期就成为杂食性,既能吃浮游的动植物,还能吃水生动物和水草,如丝状藻类、芜萍、落水昆虫、毛虾和蚯蚓等。

最关键的是,当饵料匮乏,食物短缺,罗非鱼还能摄食水源里的污泥,获得养分,部分情况里会错误捕食垃圾。

攻击能力强。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罗非鱼是被引进的鱼种,会给我国当地传统鱼类资源的成长造成巨大冲击。

由于罗非鱼的食性很贪,没有食物资源,常会袭扰其它类型的鱼种,大鱼吃小鱼的问题时有出现,威胁原生鱼种的种群扩张。

国外消费者青睐

虽然国内罗非鱼的消费寡淡,但国外消费的热度只增不减,尤其美国要大量进口,是深受欧美消费者青睐的宠儿。

营养价值丰富。罗非鱼拥有优质的蛋白质,还能被快速吸收利用,能补充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助力人体机能改善。

鱼肉本身脂肪含量低,被加工成各类产品以冷冻整鱼、鲜鱼片或者冻鱼片形式被出口至全球范围,能满足现代人健康饮食的理念。

符合消费习惯。同其它鱼类接近,罗非鱼的烹调方法多样,煎炸烹煮,都能呈现出美味的口感。

最关键的是,它没有肌间刺,肉色白,无残毒,是传统白肉鱼种的替代品,被誉为“白肉三文鱼”,完全匹配欧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销售价格便宜。罗非鱼的肉质绵软细腻,味道鲜美,市场供应充裕,价格经济实惠,成为各国消费者餐桌的当家鱼。

国际消费市场,部分商家还为罗非鱼冠以美名,比如丽鲷、彩虹鲷(红色罗非鱼)等,普通的鱼种就能成为高端鱼种,身价倍增。

因此说,国内通过人工养殖大的罗非鱼不仅不是垃圾鱼,而且口感舒爽,营养丰富,是烹调美味佳肴的优质原料。

实际消费过程,要警惕的是部分商家为获得高额利润,把臭水沟中捕捞的罗非鱼和养殖鱼混用,食用完这类鱼则有碍身体。

0 阅读:0
老农民说事

老农民说事

传递三农知识,传播三农技术,做最美三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