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以色列依停火协议释放200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回哈马斯2023年10月7日劫持的4名以军女兵。双方虽经历新一轮残酷冲突,所幸被劫持者均存活。
过去一年多巴以冲突中,超过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色列军队对加沙的袭击,同时,哈马斯的领导层也遭受了重大打击。
1月25日12点半,法新社报道,依据加沙停火协议获释的巴勒斯坦囚犯已乘巴士离开以色列两所监狱:西岸奥费尔监狱和内盖夫沙漠克兹奥特监狱。
巴勒斯坦匿名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巴勒斯坦囚犯名单含120名终身监禁者,部分人将送回加沙或约旦河西岸,另有70人须被驱逐出巴勒斯坦领土。
以色列军方宣布,2023年10月7日被哈马斯俘虏的4名女兵莉里·阿尔巴格、卡琳娜·阿里耶夫、丹妮拉·吉尔博阿和纳马·利维,已在加沙获释并与家人于以色列南部团聚。
据报道,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规定,将释放多达1904名巴勒斯坦人,以此交换被哈马斯劫持的33名以色列人质。
上周日停火首日,以色列进行了一年多来的首次人质交换,用90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回哈马斯释放的3名女人质。
哈马斯与以色列进行人质交换,比例为4比200,哈马斯释放4名以色列女兵,换回200名巴勒斯坦囚犯。因此,哈马斯可视为停火协议的胜者,此说法并无不妥。
然而,4比200的人质交换比例揭示了问题,引人思考: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的军事领导人辛瓦尔等人为何会组织如此庞大的“阿克萨洪水”行动?
不自由则生存无意义!这是昔日社会革命的核心逻辑,简洁而深刻,如今人们是否已将其遗忘?
截至2023年11月,以色列监狱至少关押4700名巴勒斯坦人,含170名儿童及640名未经司法程序的被拘留者,部分未成年囚犯与成人同监。另据巴人权组织报告,被关押者总数或近4900人,含众多妇女儿童。
由此可知,哈马斯的“阿克萨洪水”行动既是激烈报复,也是无奈之举,因巴勒斯坦人受以色列严重侵犯,这从约4700至4900名巴勒斯坦囚徒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已得到证明。
因此,巴勒斯坦人的战斗将持续,最新消息显示,本轮巴以冲突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武装力量增加了约15000人。
1月24日星期五,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了军人遗体交换,这是自2024年10月以来至少第五次,涉及500具或更多乌克兰军人遗体的交还活动。
泽连斯基当局当日称,已接收数百具乌士兵遗体,他们在与俄军交火中丧生。自2022年2月24日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起,交换战俘和归还遗体成为俄乌间少有的“合作”领域。
乌克兰战俘待遇协调总部宣布大规模遣返行动,此次为数月来最大。俄乌双方阵亡人数众多,彰显了这场持续3年的局部战争的高成本与高强度。
乌克兰战俘待遇协调总部称,451具尸体自“顿涅茨克方向”运回,或与波克罗夫斯克矿区及交通枢纽争夺战相关。该城经俄数月轰炸已毁,矿区为俄军当前主要攻击目标。
声明指出,另有34名乌军遗体自俄罗斯境内太平间运回,疑为去年8月基辅突袭俄罗斯西部库尔斯克地区时战死士兵。
据法新社报道,基辅当局此次共接收757名乌克兰阵亡士兵遗体,同时俄罗斯方面则收回了49名本国军人的遗骸。
俄乌双方战争死亡人数属国家机密,鲜有公开。乌总统泽连斯基去年12月称,2022年以来乌军4.3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但此数字备受质疑,普遍认为实际阵亡人数远高于此。
全球,含乌克兰民众在内,似乎对当前的状况已感麻木。
俄乌遗体交换比例或表明,战场上乌克兰军队可能更易遗弃阵亡士兵遗体,而俄罗斯军队则可能更倾向于妥善处理,展现出不同态度。
俄乌战死者遗体交换中,49比757的阵亡数量比揭示了冲突真相,预示了战局大方向,乌克兰在这场局部战争中显然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此外,法新社报道指出,乌克兰军队实际阵亡人数或远超当前统计数字。
残酷现实加之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声明终止对乌克兰所有军事援助,预示泽连斯基当局失败必然,符合美国新全球战略。乌克兰之幸,尚未“战至最后一人”。
此外,泽连斯基政府注定失败,其核心成员最终遭彻底清算的可能性极大,即便不被俄罗斯当局清算,也定会在乌克兰国内被民众及反对势力所追究。
因此,按照49比757的遗体交换比例,若泽连斯基政府执意继续战争,乌克兰将面临国家消亡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