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可能就把他乡当故乡,甚至会产生乐不思蜀的体验。即使在一些名胜古迹居住时间不长,也可能因为朋友的殷勤周到、风景的别有洞天,而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人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别离,有时豪情满怀、胸襟洒脱,有时却泪洒衣襟、情难自已。正所谓新愁成旧恨,独自莫凭栏,柔情诉不尽,别易聚何难。下面分享清代诗人即将离开古都,题写一首七律,技法多样,颈联更值得赞赏。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代 •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临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陈维崧
陈维崧,江苏宜兴人,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他的诗词和朱彝尊齐名,有《湖海楼诗集》、《迦陵词》等流传于世。
诗人有一次前往洛阳拜访好友,便顺便游览了这座千年古都。在离开洛阳的前夕,作者思虑纷繁,写下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怀古幽情,也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留恋。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开篇就抒写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愁情,才子看着受到风吹露打的帷幔和帘子,禁不住引起心中的愁思。他在屋檐下背着手,一边来回踱步,一边沉思吟味,显得心情沉重。
“思不禁”三字,展现出诗人内心思绪万千,就像火山即将喷发,无法制止;“巡、背、吟”三字,也形象地将诗人的满腹情思具体化、动作化,仿佛可以触摸和听到。
接下来的两句又从侧面进一步描写,“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洛阳的很多名胜古迹曾是汉苑、隋宫,虽然时隔久远,却留给后世无限遐想。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隋唐时称洛阳为东都,所以说是这座古都是汉苑隋宫地。
接连几夜,窗外都会不时地传来断续的砧杵声,扣动着诗人的心弦。砧,是指捣衣用的垫石;杵,指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砧杵乃是诗词中寄托牵挂的意象,“零、断”二字,形容隐约又不连续的声音。这两句既有句中对,又有句与句之间的对偶,一定经过了细心的推敲。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临别酿秋阴”,颈联技法多样。菊花因为诗人即将离别,而显得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作者用寒瘦的菊花、浓阴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时的悲戚与不舍之情。
诗人在此采用了拟人和移情于物,并且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前的复杂情绪。“瘦、阴”二字,可谓以哀景衬悲情,作者身边的景物仿佛都带上了感情色彩,令人体验深刻。
结尾乃是作者的想象,“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诗人心情沉重地说说,明晨我从偃师出发时,一定会频频回首,更能感受到洛水嵩云的深厚情感。作者在尾句连用两个“深”,虽然七律应该惜字如金,可是诗人却毫不避违重字,就是为了强调一腔深情。
偃师是河南县名,位于洛阳的东面;洛水嵩云,意指洛河之水、嵩山之云,都是位于洛阳城附近。全文技巧高超,虽然不着一个“情”字,却又显得真情流露,展现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