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学年级语文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练习题及阅读题
【一】课堂笔记
【二】阅读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 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
慷慨激昂: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相约建的是 。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
A. 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 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 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 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4.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5.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参考答案】
1.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2.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3.B C D
4.提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它已经开始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共产主义思想,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所以反动派虽然绞死了李大钊一个人,但不能使共产主义思想消亡,共产主义思想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5. 提示: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不负寸光阴(节选)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在这座书斋中,李大钊整整奋斗了6年。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了解历史,一方面,李大钊十分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封建社会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东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许多的方面,中国人又不得不像向日本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为痛苦纠结的心理下,李大钊选择了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再一次游览了五峰山,他在火车上目睹一起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心中悲愤交加,在《游碣石山记》中,李大钊特别写道:“彼倭奴者, 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选自《李大钊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文中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
3. 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 )(可多选)。
A.爱国精神 B.担当精神
C.舍生取义精神 D.创新精神
4.根据书中的描写,李大钊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那么,你怎么理解他为自己取字“守常”呢?
5.第2自然段中李大钊内心的痛苦你能理解吗?对于他做出的选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参考答案】
1.示例:孜孜不倦
2.提示:这些日军在我国嚣张跋扈,侵占我国领土,我们非常愤慨。在这昌黎也是国仇纪念地我发誓,希望中华儿女勿忘国耻,能够与日军战斗到底的人像这石头一样又多又硬……
3.A B D
4. 为了勉励自己学习; “守常”是“固守常法”的意思,意思是坚持使之成为常态。
5.提示:能够理解李大钊的痛苦,一方面他痛恨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先进,最终他选择了到日本去学习先进的一面,是一种隐忍,是为了成就大志向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三】练习题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字词。
yòu zhì cháng xuē chǒu jiàn
( ) ( ) ( )
mó guǐ jiǎo xíng zhí xíng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小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3.选词填空。 严峻 严肃 严格 严厉 (1)不管怎么说,( )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 ),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 )认真。 剧烈 猛烈 激烈 强烈 (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 )运动。 (6)孩子们( )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 )的炮火摧毁了。
4.照样子,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
怒气冲冲(ABCC式):
5.按照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写成转述句)
(2)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6.品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 。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 ”写出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一词,则再次直接地表明了李大钊作为一个慈父的可亲形象。
7.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照应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 只好 )不再说什么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 。文中用反问句的好处是 。
(3)父亲的这段话写出了父亲( )品质。(多选)
A.自以为是 B.忠于革命 C.关心家庭 D.不畏牺牲 E.为革命献身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高贵的头”指的是 。“魔鬼的宫殿”指的是 。
(2)从“放声大笑”中体会到陈然 的英雄气魄。
(3)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 ,“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 。
(4)请再写出两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注明作者)
思维创新大拓展
参考答案: 1.幼稚 长靴 瞅见 魔鬼 绞刑 执行
2.刺耳 锐利 漆黑 粗暴 严肃 凶狠
3. 严格 严厉 严峻 严肃
剧烈 强烈 猛烈
4.无边无际不三不四 一心一意 气势汹汹 小心翼翼 得意扬扬
5.(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解析:这是改成转述句的训练。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然后将说话的内容进行改变,注意标点符号的改变,还要注意内容的改变,要保证句子意思不变。
(2)不论我做么说,他总是坐在那儿,总是一言不发。
6.(1)镇定自若(2)没戴眼镜 乱蓬蓬 ; 平静;慈祥 7.A8. (1)坚定 只能(2)我不能离开。表达了李大钊坚强不屈,对待革命无比的忠诚。(3)B D E 9.(1)崇高的革命气节 国民党的统治 (2)活泼乐观 (3)不是真的自白书,是嘲笑的信。讽刺国民党的通知腐朽,共产主义必定胜利。(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0,李大钊,你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虽然牺牲了,但是你的共产主义在人民群众中遍地开花,你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你的真实写照。
解析:这是口语交际的训练,是对李大钊说出感人肺腑的心里话。首先要明白李大钊为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其次,梳理语言,表达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注意在表述时恰当运用名人名言,会更富有感染力。
一、我能说说画线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答:“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2. 答: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