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9岁男子陈锡忠,离家十三年音讯全无,却在瘫痪后回来找到妻子儿女,希望他们能够尽到家人的责任,这样的一幕引发热议,而法院的判决也是让人始料未及。
陈锡忠出生于一户普通家庭,后经媒人介绍和妻子胡素珍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为两人的生活会一直平静下去,但经济上的重压还是令两人十分愁苦。
为了养育孩子陈锡忠就打算外出务工,胡素珍一开始反对,但最后还是让步了,毕竟家里状况是真的堪忧,需要人在外打工挣钱,然而前往外地的陈锡忠却在几个月后就杳无音信。
他本身是想着去海南投靠自己的亲戚,毕竟亲戚在海南当包工头,怎么也能照顾到他,不过,陈锡忠的这趟务工之路走的并不轻松,十三年间他音讯全无,自然让家庭关系逐渐破碎。
对他的妻子儿女来说,父亲在外打工十三年却一声不吭,这明显是抛妻弃子的真实写照,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都已经当父亲早已过世,所以面对突然出现的父亲心有抵制。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十三年音讯全无,正常人都是无法接受的,更别说陈锡忠时隔十三年回来开口就是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自然会引发大量的质疑和反对声音。
事实上,在陈锡忠外出务工没有消息后,胡素珍就撑起了这个家,几人艰难跨越生活中的挑战,总算走了下去,虽然贫困,但他们却拿出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面对离家十三年没有经历过这段艰难时期的父亲,母子都不愿意认可他的身份,胡素珍直言,两人相见只能是死之后,拒绝前往医院探望自己的丈夫,他的子女也都是差不多的态度。
陈锡忠对此也没办法,他在回到家乡后身体状况不好,病情较为严重,只能住院治疗,为了让子女照顾,选择求助法院,向妻子和儿女提出了诉讼,胡素珍对此抵制态度非常明显。
她认为陈锡忠自己先没有践行家庭责任,现在却倒打一耙要求家人为他犯下的错误买单,这不符合人情道德观念,陈锡忠的子女列席被告,同样对案件提出质疑。
两人见到父亲还要追溯到十三年前,当时两人也就10岁的年纪,刚刚步入成长期,经过这十三年的空白,子女基本上对父亲已经没有印象,且因为父亲的离开,两人遭受了不少嘲讽。
有不少人会针对他们的家庭问出各种问题,这让他们对父亲产生了一些埋怨的情绪,现在自然就开始质疑他这十三年间不管不顾现在却回来要求赡养的行为。
而面对记者询问,陈锡忠总算做出了一些回应,他称自己在海南当地工地上打工,地区偏远,且受限于发展没有电话,居住的地方也是简易棚户,十分辛苦。
另外,陈锡忠还表示自己曾经往回寄过一些钱,都是通过老家亲戚的渠道,但胡素珍对此却表示毫不知情,而当事人陈千源也已经联系不到,但这并不是最为主要的问题。
真正关键的是,陈锡忠为什么十三年都不选择回家团聚?根据陈锡忠自己所言,他是因为没有赚到钱内心感到羞愧,所以才不回家,这番言论不太被认可。
从大部分正常人的角度来说,陈锡忠十三年不回家的理由缺乏说服力,再怎么感到愧疚,心里只要对原家庭有一些感情,都会想着什么时候回家看一看,不可能持续十三年不回家。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陈锡忠并不是因为没挣到钱才感到羞愧,而是自己将钱花在了别处,在他前往海南之后,他的工资基本上就已经来到几千块钱,之后到了4千、5千的程度。
但陈锡忠这人拿到钱之后没想着存下来,反而想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将大部分钱扔进了彩票站,众所周知,彩票站这地方就是碰运气,运气到了中奖,运气不好就白搭。
大部分彩票消费者都是比较理智的,仅仅当成生活调剂的一环,不会说投入过多的资金进去,可陈锡忠明显是上头了,每次发了钱都会投入大半,这也让他的积蓄不见增加反而减少。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锡忠也开始面临经济上的困境,正当他打算安心工作一段时间的时候,身体又出了一些状况,工地上的高强度工作更加重了病情,让他某天直接晕倒在了路边。
幸好有路过的人发现了他,并将其送到了救助站,随后救助站又把陈锡忠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一个月之后陈锡忠的情况才算稳定下来,并且说着自己要回到老家去。
海南省的救助站因此将他送到老家当地的救助站,之后陈锡忠就在自家二哥的家中居住,但令陈锡忠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妻子胡素珍在这十三年间已经找到了新的老伴。
对于自己原先的丈夫,胡素珍表达了极强的抵制,陈锡忠因没有收入来源,也只能起诉妻子和儿女,而一审的判决结果为陈锡忠胜诉,被告要履行赡养责任,每个月拿出相应的生活费。
胡素珍和儿女都对判决表示不满,拒绝履行判决结果且提出了上诉,法院对于该家庭也不断进行调解,但成效不佳,但陈锡忠的病情需要解决,当地医院得知后免除了其治疗费用。
除此之外还专门成立了医疗组进行治疗规划,人民法院考虑到这家人的特殊情况,向组织申报了残疾人补贴,希望能够对陈锡忠产生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从整体进行分析,法院的判决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律义务,不可能说因为这些外在因素就拒绝履行,可见该案件的判决出于法律和亲情联系方面的多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