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甄选.台湾海山唱片的十张专辑

丝佩东哥 2025-01-14 18:40:47

笔者第一次主动去听音乐,大约是8岁时,当时姐姐毕业分配当老师,个人在她学校的宿舍里,用她的教学用录音机,听到了那种大杂烩式的卡带。

千禧年始,上高中的笔者终于可以用单放机听自己想听的音乐了,家里堆放成小山一样的卡带,就是高中时期积攒起来的。

2003年夏天,在襄阳市的白马市场,笔者狠狠宰了父亲“一刀”,让他掏了小一千元给我买了一台松下CD,从此笔者进入了CD听歌的时代。

后来,学校开始流行MP3、MP4,待上大学时,花钱买卡带、买CD已经是“浪费”行为了,想听什么歌,直接网上下载,电脑下个“千千静听”软件即可。

所以,当笔者后来看到黑胶唱片,看到那惊人的价格时,有些呆了,如果不是音乐发烧友,谁会花个这钱来供养自己的爱好。

这是一段题外话,不过却是笔者这篇文章的引子,接下来这家唱片公司,就与“黑胶”息息相关,它成也黑胶败也黑胶。

它,就是当年华语乐坛唱片行业的“带头大哥”——台湾海山唱片。

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大多数人在过去的那个时代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上世纪60、70年待甚至80年代初期,看电影,或许只能看邵逸夫爵士的邵氏电影。而听歌呢,或许只能听台湾海山唱片发行的黑胶唱片。

这话有些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这两家娱乐公司各自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台湾海山唱片,其创始人为郑镇坤先生,他跟福茂老板张人凤、歌林老板李克骏一样,以经营电器、唱机、唱片起家。

1962年,郑镇坤先生与桂鸣玉(点将唱片老板)女士的母亲林铮铮共同创立了海山唱片,郑是大股东。

在发展过程中,海山唱片先后将左宏元、骆明道、刘家昌三位“国语小调四大宗师”中的三位网络到旗下,加上庄奴、孙仪、林煌坤等大词作家,海山唱片牢牢占据台湾唱片行业的头把交椅。

1974年,因为与公司老板言语不和,刘家昌离开海山转投成立不到3年的歌林唱片。

1978年,郑老板豪掷一亿台币在台北建立亚洲最大的黑胶工厂并举办首届“民谣风”歌唱大赛。

1979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出第一代便携式随身听(Walkman),卡带开始成为主流的音乐载体,方便携带又价格低廉,这对海山唱片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费玉清、陈淑桦、蔡琴、江蕾、银霞、潘安邦等当家歌手,或跳槽或淡出,留不住人的海山唱片伤筋动骨。

1984年以后,押注黑胶失败的海山唱片,最终难以为继,它被并入喜马拉雅唱片,这家统治了唱片行业近20年的“巨无霸”终究还是败给了时代。

在这20年中,国语小调时代的大部分知名歌手以及从“民谣风”走出来的歌手,身上都有海山唱片的背景。

笔者就选出10位知名歌手的10张专辑,送给歌友们。

上世纪60年代有很多知名歌手效力海山,比如美黛,比如紫薇,比如陈芬兰,比如华怡保,比如白嘉莉,但笔者选择谢雷和姚苏蓉作为代表。

进入70年代,海山唱片更是占据女子歌手的半壁江山,笔者取舍间放弃邓丽君、凤飞飞、杨小萍、崔苔菁、欧阳菲菲、翁倩玉、陈兰丽、江蕾、张俪敏、甄秀珍等知名歌手。

理由很多,比如邓丽君、凤飞飞、崔苔菁,她们在宝丽金、歌林和丽歌唱片更闪耀;比如欧阳菲菲、翁倩玉、陈兰丽,笔者介意她们日本学习交流的经历。

下面,给出这家老牌唱片公司十位歌手的十张专辑。

第一张、《苦酒满杯》 谢雷 1967年

与旧时的上海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台湾乐坛,依旧是“阴盛阳衰”的局面,毕竟有些传统的观念还是很难改变的:女子唱歌是天经地义,男子唱歌就有些“不务正业”了。

谢雷与青山,就是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男歌手,也是海山唱片比较倚重的男歌手。笔者推荐谢雷1967年在海山唱片发行的《苦酒满杯》专辑。

推荐歌曲:《苦酒满杯》《曼莉》《勿忘旧情》。

第二张、《今天不回家》 姚苏蓉 1969年

1966年出道的姚苏蓉,原本可以成为“邓丽君”式的歌手,奈何因为演唱J歌的原因,被当局封杀,一度失去演唱证,不得不“流落”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表演,失去了大好的发展势头。

早期的唱片公司,歌曲的创作速度和唱片的制作精度,都不比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之后,所以歌手们发的新专辑中,除了部分新歌,还有过往唱片中一些经典的再次收录。

笔者选择了姚苏蓉1969年那张红遍亚太的专辑《今天不回家》。这张专辑收录姚苏蓉两首被禁的歌曲,一首《今天不回家》(后被改名《今天要回家》),一首《负心的人》,还有《偷心的人》。

第三张、《往事只能回味》 尤雅 1970年

尤雅的成名要归功于刘家昌,自从那张餐巾纸签约捧红尤雅后,刘家昌便在海山与歌林开启了他的“制造歌后”之旅,凤飞飞、甄妮、黄莺莺、萧丽珠、江蕾等,无不得感谢刘家昌老师的悉心栽培。

尤雅算是“1953年超白金一代”中最早走红的歌手,1970年一首《往事只能回味》,让餐厅驻唱的尤雅一下子变成一线歌手,笔者在黄安的《灯下夜话》中听他讲到,以这首歌为主打的同名专辑是台湾乐坛早期少数销量破百万的唱片,可见当年的影响力。

只是,尤雅在海山唱片没有太久,后来她签约了日本新力唱片。

第四张、《星期六约会》 甄妮 1976年

海山唱片的“一姐”之争,主要集中在同是在1971年走红的歌手甄妮与凤飞飞之间,听说二者“争”的很厉害,以至于最后二人朋友都没做成。

争的最后结果,可能是甄妮赢了吧,因为风飞飞去了歌林唱片,而甄妮在台湾与香港双线发展,还在1976年收获与傅声的婚姻,直到1978年才加盟新力唱片。

甄妮在海山的7年间,唱片销量与口碑一直都不错,也常年位居台湾年度十大歌星之列,剔除一些J歌,笔者选择1976年的《星期六约会》专辑,这是她在23岁正当红且有了婚讯后依旧卖出了七八十万张销量的唱片,证明了自己厚实的歌迷基础。

第五张、《一袭青纱万缕情》 费玉清 1978年

1977年,正式出道的费玉清签约海山唱片,在这里他待到1981年,最后被东尼机构高价挖走。

费玉清签约海山,可能跟姐姐费贞绫曾是海山歌手有关吧,当然,在海山与歌林两大公司来回转圈的刘家昌对他的提携也帮助他快速成长。

海山时期的唱片代表作,笔者给到他在这里的第三张专辑——《一袭青纱万缕情》。

推荐歌曲:《一袭青纱万缕情》《晚安曲》《又见嘉年华》。

第六张、《出塞曲》 蔡琴 1979年

举办“民谣风”,是海山唱片发展的一次机遇,可惜它没有抓住这次“逆天改命”的机会,跟举办“金韵奖”的新格唱片一样,最终成为滚石、飞碟、点将等新兴唱片公司的“炮灰”。

民谣风,发掘了“民歌时代三驾马车之一”的叶佳修老师,也让蔡琴、苏来、李丽芬、李碧华、罗吉镇等歌手与海山发生了关联,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蔡琴。

蔡琴在这里待到1983年才离开,发行数张让民歌歌迷如痴如狂的专辑,也成为音乐发烧友们试碟的首选对象。

笔者推荐蔡琴的个人首专——《出塞曲》,推荐歌曲有《出塞曲》《抉择》《被遗忘的时光》。

第七张、《回答》 银霞 1979年

海山唱片是台湾乐坛培养“玉女”歌手的始祖,从尤雅到江蕾,从银霞到李碧华。

笔者没有选择江蕾,选了银霞,确实是被银霞那清纯靓丽的少女形象圈粉了。

银霞在歌坛最好的时刻都留在了海山唱片,在她活跃的这几年中推出的专辑中,笔者首选1979年的《回答》,里面很多歌曲都是大名鼎鼎,比如《蜗牛与黄鹂鸟》,比如《兰花草》,比如《偶然》,这张专辑也集合了左宏元、刘家昌、叶佳修等音乐大师。

第八张、《外婆的澎湖湾》 潘安邦 1979年

海山唱片到了70年代底开始走下坡路时,旗下的两名男歌手却开始大红大紫,一位是“小哥”费玉清,另一位就是有着“民歌王子”之称的潘安邦。

而潘安邦与费玉清的选择居然出奇一致,费玉清1977年底加盟海山,1981年加盟东尼机构;潘安邦1979年签约海山,1982年加盟东尼机构。

潘安邦的成名利器,就是叶佳修老师为他制作的个人首专——《外婆的澎湖湾》。

该专辑的推荐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纷纷飘坠的音符》《盼》。

第九张、《夕阳伴我归》 陈淑桦 1981年

1973年,在尤雅和尤菁(江蕾)之后,海山唱片将原五虎唱片的“小师妹”尤萍给签过来做为储备力量,她也在常年演唱闽南语专辑后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国语专辑《爱的太阳》。此后,因为上大学的关系,她一度远离歌坛,直到1976年才先后在大三洋、歌林等公司等公司零星发专辑。

1979年,她重回海山唱片并在这里待到1982年,然后成为新加坡EMI唱片在黄莺莺加盟香港宝丽金后寄予厚望的新“一姐”。

这位“尤萍”,就是日后成为传奇天后的陈淑桦。陈淑桦1979年回归海山唱片后,发行的专辑质量越来越高,从《自由女神哭泣了》《美丽与哀愁》《归程》《又见春天》到《她的名字是爱》,直到1981年底发行的《夕阳伴我归》专辑卖出本年最高销量,陈淑桦才从知名歌星变成一线当红歌手。

在笔者推荐的这张专辑中,《夕阳伴我归》《红楼梦》《四季歌》都成了经典。

第十张、《再见花莲》 叶佳修 1986年

选叶佳修老师的《再见花莲》作为海山唱片的最后一张专辑,这也是笔者的良苦用心。

“民谣风”的举办和叶佳修老师的出现,为海山唱片“强行续命”,而叶佳修也成为海山唱片后期的柱石型音乐人,只是再厉害的音乐人也无法改变时代,即使是像罗大佑这样划时代的音乐人。

叶佳修的《再见花莲》,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它很可能是海山唱片的最后“绝唱”,用叶老师的作品收尾,有点陆秀夫背着幼小的宋帝投海自尽的味道。

专辑推荐歌曲:《归来》《金门.寄情》《再见花莲》。

关于海山唱片的专辑的推荐就到这里,欢迎资深歌迷补充更多海山唱片的优秀专辑。

0 阅读:4
丝佩东哥

丝佩东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