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与徭役,中国古代农民到底有多苦?

历史调查室 2024-11-22 16:25:58

大家出去玩的时候,看到壮丽恢宏的故宫天坛、长城等景色,会不会感慨:古代人民真是既勤劳又聪明!

那你又是否有过疑惑,这些如此宏伟的奇观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呢,这些人都是自愿的吗?

起源:三代夏商周

准确地说,现代人认为的徭役一般包括利役、杂役、兵役等,夏朝的徭役制度已不可考,但商代的徭役记载就开始多了起来,我们可以从甲骨卜词中窥得一二。

商朝主要作为一个盟主的角色出现,周围簇拥着很多小国,这小国的很大一部分职能是给商王朝提供赋税和各地珍宝,另外还有劳动力。商朝用这些劳动力去采矿和田地放牧,在打仗时还需要穿上盔甲作战。

可以说,不论是对外征伐、修筑城邑,还是往来运输、服务贵族,这些都是徭役的工作职责。另外商王朝也会使用一些俘虏作为徭役对象,这些徭役的服务时间并没有一个具体期限,数量也很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周朝改进了这一部分内容,比如规定各大诸侯国需要承担的义务。大的诸侯国要承担大部分,小的诸侯国则可以用其他的东西进行替代,但大体上和商朝相同。

鼎盛:秦汉之初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秦王朝最终一统天下。为了更好的管理各国遗民,秦朝要求:凡是适龄男女,都要在专门的名册上进行登记。

适龄男女包括15到60岁,只要名册上有过登记,那么各种名目的徭役兵役便随之而来。董仲舒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秦朝要求成年男女每个月至少要完成一个月的徭役,帮助本县或外地从事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和修缮。

这些修缮的工程还有保质期,不满一年就坏的,必须无偿重新修筑且不算入总徭役时间。汉承秦制,汉朝民众常常在在外当几年苦力,以至于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才能回来,“父母忧愁,妻子咏叹”。

但汉朝比秦朝又进步了一些,规定将服徭役的起始年龄推迟至20岁,汉昭帝更是规定23到56岁才需服徭役。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却并不那么美好,很多情况下不能兑现。

削减:唐宋之交

在经历过南北乱世后,中原百姓急切需要休养生息,唐朝吸取了隋朝的教训,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苦大众的徭役时间。

唐朝还规定,凡是征调百姓修筑陵墓、兴修水利等,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你不想服徭役,可以出等价于自己劳动的钱,朝廷再雇佣其他人完成你的劳役任务。

宋朝在这一制度上继续发展,实行差异法和划分户等,但由于与辽、金连年的军事行动,徭役在事实上增加了。王安石看到了这一点,试图施行免役法,废除这些繁杂的差役,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招到豪强的反对,最终未能施行。

不难看出,在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徭役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宋朝除了在北宋和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些强征外,整体上的徭役强度比前代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民负担。

生产力不足时,没有闲钱供养一批专门的闲人,那农忙耕种农闲征辟就是最好利用资源去修建大型工程的方法,类似于在没有铁犁牛耕之前,中国连职业化军队都养不起。

打仗的士兵都是农闲训练、农忙种田。明清商品经济走强,同时西方白银大量流入,货币变多,钱税收入大大增加。这给了明清两代使用白银收税替代民众徭役的方法。

而越靠近现代,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得以解放,完全可以养一批闲人去做这个,甚至没有需求也有可能创造需求来以工代赈,

这种生产力情况下,确实不应过度苛责徭役。

0 阅读:8
历史调查室

历史调查室

每天一篇评说热点,力求冷静、专业还原分析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