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女企业家到朝鲜考察,参观英雄雕像时惊呼:这不是沈老嘛

文史菇小瑜 2024-11-08 14:21:23

1997年的一个夏日,朝鲜平壤,一位中国女企业家蒋梦兰在参观军事博物馆时,突然看到一尊雕像,竟然与她印象中的一位老干部沈树根一模一样。

半个世纪前,那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竟让这位浙江籍志愿军战士的雕像矗立在异国他乡?五十年后重逢故人,却是以英雄铜像的方式。蒋梦兰决心追寻真相,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沈树根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怎样的功勋,才会受到如此殊荣?而在和平年代,这位老兵又过着怎样平凡而伟大的生活?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访,终于让英雄的故事重见天日。

寻访英雄踪迹 惊喜遇故人

1997年8月的一天,浙江上虞市企业家蒋梦兰随团来到朝鲜进行商务考察。行程中,她参观了朝鲜国家军事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历次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和志愿军英烈的雕像。蒋梦兰饶有兴致地端详着一尊尊雕像,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突然,一尊雕像吸引了她的目光。这尊雕像虽然比别的雕像都要矮一些,但给人一种亲切感。蒋梦兰仔细打量着雕像,总觉得这位志愿军战士和自己在上虞认识的一位老干部沈树根很像。当年沈树根在县财贸办公室工作,为人低调朴实,从没提起过自己参加过抗美援朝。

"这尊雕像,怎么和沈老那么像呢?"蒋梦兰百思不得其解。她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雕像底座上的铭文:"沈树根,浙江诸暨人,志愿军第20军60师179团8连三排长......"原来这尊雕像就是沈树根!接着往下看,更是让蒋梦兰大吃一惊:"立一等功,被授予'一级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荣誉称号......"

蒋梦兰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的沈老,竟然是一位如此了不起的抗美援朝英雄。她赶紧掏出相机,把沈老的雕像拍了下来。心里还在嘀咕:"这么大的事,沈老怎么从来都不讲?回去一定要问个清楚。"

一个多月后,蒋梦兰回到了上虞。她迫不及待地把沈树根的雕像照片洗印出来,专程来到沈老家中,想当面向他求证此事。此时的沈老已经7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军人风采依旧。看到蒋梦兰拿出的照片,沈老先是一愣,接着双眼噙满泪水。

"沈老,这不是您年轻时候的雕像吗?我在朝鲜参观时无意中发现的。"蒋梦兰激动地说。

"哎,50年了。当年在鹫峰,我们那一仗打得太惨烈了。3个月后我奉命回国,再也没有回过朝鲜。真没想到,朝鲜人民还把我的雕像立在那儿,和志愿军的英雄们在一起......"沈老缓缓道来,声音有些哽咽。

蒋梦兰忍不住责怪起来:"沈老,您立下那么大功劳,回上虞工作后怎么从来不提这事啊?您这可真是'功盖金甌鸣锣鼓,泰岱名标路不提'啊。"

沈老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回到地方工作,就和妻儿们说好,一切从头再来,绝口不提当年的事。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啊。再说了,共和国有那么多的好儿女,哪个不是一心为国为民的?我这点事,算得了什么。"

蒋梦兰听得振奋,也被沈老的心胸和气度所感动。一代代志愿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而在和平年代,他们依然不改本色,默默奉献。这种初心使命,不正是新时代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吗?

朝鲜战场上 志愿军排长

蒋梦兰这才知道,原来沈树根有着这样一段传奇的军旅经历。他1927年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家里十分困难,沈树根和哥哥都要帮着父母干农活。1944年,17岁的沈树根毅然决然跟随哥哥来到义乌,加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新四军,沈树根和战友们浴血奋战,驱赶日寇。日本投降后,他随部队转战国内,先后参加了泰安、莱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大小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援助朝鲜人民反抗美国的武装侵略。

沈树根所在的部队,本来已经在上海崇明岛集结,准备随时参加解放台湾的战斗。但就在1951年初,他们突然接到命令,要火速开赴朝鲜前线。

沈树根告诉蒋梦兰,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节节胜利,把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得晕头转向。但他所在的部队入朝较晚,等到达朝鲜战场时,第五次战役已近尾声。

尽管如此,沈树根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是充满了期待。作为共产党员,他随时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冲锋陷阵。1951年6月22日,179团8连三排终于接到了战斗命令。

他们肩负着 攻占鹫峰阻击敌人的重任。鹫峰,海拔922米,是一个绝佳的战略制高点。如果能占领这里,就能牢牢控制住通往前沿阵地的咽喉要道。

沈树根对蒋梦兰讲述道,当时三排只有34名战士,而敌人据估计至少有一个营。但是在志愿军战士眼里,再艰巨的任务也要迎难而上。他们连夜行军,抢占了有利地形。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敌人的炮火就像雨点般密集地打来,整个山头烟雾弥漫。紧接着,敌人出动了几个连向阵地发起猛攻。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沈树根沉着冷静地指挥战士们凭借工事和地形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打退了一次又一次冲锋。战斗从黎明一直持续到黄昏,三排以寡敌众,歼敌300余人,自己仅牺牲2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沈树根果断灵活的指挥,英勇顽强的战斗,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战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一等功,被授予"一级英雄""鹫峰阻击英雄"的荣誉称号。

蒋梦兰听得津津有味,竟似身临其境。她由衷地敬佩这些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正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年轻的共和国,才换来了后人的幸福生活。

沈树根谦逊地说,自己不过是尽了一名军人的本分,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为保家卫国而战。

他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有过军旅生涯,奉献青春热血是他们最朴素的选择。

和平年代里 初心不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作为功臣,沈树根本可以留在部队享受荣誉,但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工作。组织上考虑到他是诸暨人,便批准他转业至上虞县财贸办公室工作。从那时起,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摘下军装,拿起笔杆子,成为一名地方财贸干部。

尽管岗位变了,但沈树根对工作的那股拼劲没变。不管是分管县百货公司,还是担任县石料公司经理,他都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在他的带领下,县石料公司打破坚冰,重新焕发生机。同事们都说,沈经理真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什么困难都不怕。

可让大家不解的是,沈树根从不提自己当年在朝鲜立下的汗马功劳。每逢喝酒聚餐,人们难免会聊起各自的战斗经历,沈树根却总是笑而不语,仿佛他只是一介普通民众,从未上过战场。直到蒋梦兰从朝鲜归来,大家才知道他的红色身份。

对此,沈树根的解释朴实无华:"当年回到地方,我就跟自己说,新的生活新的起点,一切从头开始。功劳簿再厚,也不能当饭吃。再说了,打胜仗不是靠我一个人,是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比起他们,我这点功劳不值一提。"

就是凭着这股对党赤胆忠心、任劳任怨的精神,沈树根多次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20世纪80年代,已经50多岁的他本可以退居二线,但他执意要求到基层锻炼。

组织上调他到县工业供销公司当副经理,分管下面十几个乡镇供销社。沈树根不辞辛苦,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县,访贫问苦,为农民排忧解难。

村民老施至今还记得,沈经理来到他们村里,发现大伙种的西瓜没销路,二话没说,立马和县里联系,不到两天工夫,西瓜就被统统收购了。要不是他想得周到,西瓜烂在地里,损失可就大了。像这样的事,沈树根没少干,永远是农民的贴心人。

"共产党员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不管在什么岗位,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沈树根经常这样教育儿女和身边的人。

直到1988年退休,这位老党员依然闲不住,总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力。每天他都到社区服务点去帮忙,什么扫地擦桌子的活儿都干,乐此不疲。

蒋梦兰由衷感叹,沈树根的一生,堪称党员干部的楷模。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他以热血铸就丰碑;在波澜壮阔的和平年代,他以赤子之心投身建设。

沈树根常说,自己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哪里都要发光发热。而他用毕生去印证了一个真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最初的愿望始终如一

老兵终不凋 精神永传承

2016年10月,一个特殊的日子来临。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6周年纪念日。对于91岁高龄的沈树根老人来说,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将受邀参加由浙江省和陆军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重温峥嵘岁月。

尽管已经91高龄,但沈树根的思维依然敏捷,记忆力也很好。66年前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重访故地,与当年的战友重逢,此情此景令这位曾经的战斗英雄百感交集。他动情地对大家讲述了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鼓励年轻一代要传承志愿军的革命精神。

"当年,是祖国和人民的召唤,让我们这些普通青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和平。如今,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硝烟,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丢。我们这一代人,就要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沈树根掷地有声地说。

活动现场,一段关于沈树根和战友们当年英勇作战的视频播放,震撼了在场所有人。那熟悉的身影,矫健的步伐,曾经在朝鲜的山川大地留下过坚实的足迹。年轻的志愿者看得热血沸腾,纷纷向沈树根敬礼,请教打胜仗的诀窍。

沈树根语重心长:"战争年代,我们靠信念和勇气赢得胜利;今天,你们靠知识和创新书写未来。但不变的,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参观结束后,沈树根的家人专程从外地赶来,给他一个惊喜。儿女和孙辈们早就听说了爷爷的传奇经历,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一种崇敬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位家中的长者。孙子小飞激动地说:"爷爷,我今天才知道您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您是我心目中最帅的爷爷!"

沈树根却淡然一笑:"爷爷不是英雄,英雄是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爷爷不过是尽了一个军人的本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爷爷相信,只要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华民族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夕阳西下,沈树根戴着绿色军帽,敲响和平的钟声。钟声阵阵,似在倾诉,又似在呐喊。它穿越时空,从1950年的鸭绿江畔,回荡到2016年的钱塘江边。它见证了一个年轻共和国的傲然屹立,也记录了一位老兵余生的坚守传承。

它提醒着我们:那些用生命守护和平的英雄,永远不应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必将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中熠熠生辉,激励我们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0 阅读:13
文史菇小瑜

文史菇小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