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单纯的数码产品发烧友,或是对芯片领域多有关注的技术达人,最近这几年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国产芯片”已经在各个领域、特别是普通消费者都能接触到的产品中越来越多见。
从汽车里的智能座舱方案、到智能手机里的各种控制芯片,再到固态硬盘的主控,甚至于当下被许多玩家朋友中意的开源掌机和开源单板计算机,它们现在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国产的芯片方案。特别是在其中的一些领域中,来自中国厂商的芯片甚至已经占据了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份额。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更深入地探究这些国产芯片就会发现,它们客观上普遍还存在着一些典型缺憾。比如,它们之中的很多厂商,都无法做到每年更新旗下芯片产品的IP设计,甚至在一些热门产品线上出现了“一款架构传三代”的现象。虽然也许相关芯片的性能依然“够用”,但总归会让消费者和开发者感到有些膈应。
传统的芯片IP授权方式,或是架构迟滞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一些公开信息不难得知,传统芯片产业缓慢的开发周期以及较高的产品研发成本,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按照常规的商业流程,只要不是那种处于业界核心地位的芯片企业,那么拿到一个IP授权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从开始研发到最终推向市场,更是可能耗时一年多、甚至两三年之久。再加上在这个过程中,IP授权方往往会采取“按件计费”的商业模式,这就使得芯片厂商、特别是小规模的初创企业,不能、也不敢进行太多先进IP的尝试,所以“购买一款久经考验的成熟IP,然后不用太多研发、快速推向市场”自然就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策略。
这种做法在以往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此前很多相对“小众”的领域对于芯片的IP是否先进,可能确实不是太敏感。大家更关注的往往是最终的产品价格,所以芯片企业也的确可以通过购买较早期的IP,然后边研发、边等待产业链的配套环节成本逐步下降。
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一方面生成式AI的爆炸式发展,促使端侧NPU算力成为了很多芯片在设计时就必须要着重考量的因素。而高性能NPU本身又会带来功耗、芯片面积上的压力,因此也使得芯片企业不得不更加看重先进IP、最新制程的能效比优势。
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开始从原本单纯的B端走向C端,而落后的芯片架构、古旧的制程,也造成了这些产品在市场宣传上的愈发被动。
Arm Flexible Access,为芯片企业减负
要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呢?很明显,不能强求芯片企业一定要掏更多的钱,去追求最先进的IP授权。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显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但是现在芯片企业有了一个全新的、可以同时兼顾“省钱”和实现架构进步的办法,这便是Arm方面不久前刚刚在国内市场公开宣发的Arm技术授权订阅模式,以及其中的Arm Flexible Access方案。
Arm Flexible Access是什么?其实它可以被简单地理解成一个订阅制、芯片IP和服务的“组合包”。其对于客户没有任何限制,无论是初创企业、大公司,甚至是个人或研究机构都可以订阅。
一旦订阅完成后,订阅者将可以一次性获得多达87种不同的Arm IP,以及它们的配套工具用于研发。订阅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中的IP授权,并在芯片开发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切换、而无需再去单独购买。
最为重要的是,只有当芯片企业最终结束了设计工作、将芯片进行流片时,才需要真正为最终版设计中使用到的IP进行付费。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款芯片在设计过程中市场环境发生了改变,必须立刻更换成更先进的IP方案,那么基于Arm Flexible Access订阅,只要这款芯片还没有流片,之前旧版设计里已经用过的IP授权实际上就相当于无需付费了。
如此一来,对于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就会既大大节约了以往单独购买IP所需的时间成本,同时更是为产品设计解开了束缚,使得芯片在设计过程中“无负担”地多次推倒重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成为了可能。
Arm Total Access,一站式加速高性能芯片设计
当然,熟悉Arm产品线的朋友想必也已经发现,Arm Flexible Access虽说门槛很低,但它的“内容物”明显是以高能效比、低功耗的IP为主,更适合物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那么对于高性能向的通用处理器芯片厂商来说,难道就没有提供类似的、能节约时间和金钱的授权方式吗?
当然也有,这便是Arm Total Access。
与Arm Flexible Access相比,Arm Total Access包含更加全面的内容,它不只有IP授权、工具、软件,甚至还提供了完整的物理设计和支持培训。
而且Arm Total Access提供了数个档位的可选“套餐”,芯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选择更偏能效比的IP组合,或者是一次性获得包括Cortex-A7x、Neoverse-N在内的全部高性能处理器IP。
此外根据Arm方面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与传统的、基于单个IP的授权方式相比,订阅制的Arm Total Access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合同时间,而且其所包含的IP内容会在每个季度进行更新。
换句话说,对于有强烈“保持架构更新”需求的芯片企业来说,只要一直订阅Arm Total Access,就能在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的情况下,保证自身始终获得新款IP的授权。而这毫无疑问又将进一步强化产品开发的及时性,从而让企业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Arm订阅制授权酝酿已久,它的成效将逐渐显现
有意思的是,根据Arm方面的说法,实际上订阅制的IP授权方式此前已小规模测试了数年之久。自从其公布以来,Arm Total Access方案的海外授权客户已有30余家,Arm Flexible Access的海外授权客户更是达到了220余家。
这里就有个很有意思的“潜台词”,那就是这些客户中可能包含了此前已经与Arm达成合作,“率先”享受到这一订阅制好处的那些合作伙伴。换句话说,Arm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他们的潜在客户,新的订阅制IP授权方式可能就是能够在产品节奏上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秘诀”。
正因如此,自从Arm方面2024年针对国内市场开放IP授权订阅制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已经收获了20余家客户。其中有16家选择Arm Flexible Access,另外的几家规模更大的国内企业则选择了Arm Total Access。
很显然,部分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订阅制IP授权对于提升业务节奏可能带来的重大好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据安谋科技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们目前在国内有多达400家以上的授权客户。这也就意味着,当下选择了订阅制授权的毕竟还只有少数。
那么对于这些已经选择了订阅制授权的国内芯片企业来说,新的授权方式能否实际上显著地帮助他们提升IP代次,在产品竞争力上拉开与对手的差距,或许就会是决定今后Arm以及安谋科技在国内芯片行业推广新业务形态是否顺利的关键。当然,这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结果的事情,也只有时间和市场才能给出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