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0年了,还有人记得马航MH370吗?

双儿谈武器 2024-12-22 08:27:10

今天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感慨,"马航MH370有新进展",整整10年了,还有人记得马航MH370吗?

借这个契机,我们来回顾下马航MH370事件历史。

马航MH370事件经过

马航MH370事件是2014年3月8日发生的一起飞机失联事件,以下是事件的主要经过:

失联: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预计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上搭载有239人,227名乘客(154名中国乘客,152人来自中国大陆,1人来自中国台湾,1人来自中国香港),机组人员12名。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与地面失去联系,最后一次与地面通信是在越南胡志明市管制区,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搜救行动:失联后,马来西亚政府迅速启动搜救行动,多国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参与搜救。搜救行动主要集中在马六甲海峡以北海域,但随后线索显示飞机可能飞向了印度洋。

线索分析: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分析飞机与卫星的通信数据,推测飞机可能落入南印度洋。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在南印度洋发现可能与MH370相关的物体,随后多国在南印度洋展开大规模搜索。

搜索结果:尽管进行了长时间的搜索,包括使用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但未能找到飞机的黑匣子或其他关键证据。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MH370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后续调查:尽管搜索工作结束,但调查团队继续分析现有数据,试图确定失事原因。2022年,有报道指出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的起落架舱门残骸表明,飞机坠毁可能是迅速且故意导致的。

虽然国际社会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和调查行动。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搜救人员仅在南印度洋等区域发现了部分疑似与MH370有关的飞机残骸,但始终未能找到飞机的主体部分或确切的坠毁地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逐渐进入法律程序。2023年11月27日,该航空运输损害责任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也持续表示对事件的关注。2024年3月3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表示将尽快恢复对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3月4日,马来西亚总理也表示,如果出现令人信服的证据,马方“乐意重启”对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同年12月20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再次表示,原则上同意恢复对马航MH370航班的搜索。

MH370航班搜救行动

然而,至今为止,马航MH370事件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和调查,但飞机的确切下落和失事原因仍未明确。

那么马航MH370最有可能的失事原因是什么呢?

MH370失事的几种推测

马航MH370失事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尽管有多个猜测和假说,但尚未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任何一种说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猜测:

机长恐怖主义:有猜测认为,机长哈兹林可能因个人原因故意使飞机失联。他有经验和能力让飞机信号消失并改变飞行方向,但这种说法缺乏确凿证据。

技术故障:有人认为飞机可能因机械故障或系统失灵而失事,但这种说法也面临质疑,因为现代飞机的安全系统非常完善,同时出现多个关键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低。

外部攻击:有猜测认为飞机可能遭受了外部攻击,如导弹打击,但这种说法同样缺乏证据,因为没有相关雷达记录或目击者报告。劫机论:有观点认为,马航MH370可能遭遇了劫机,导致飞机偏离航线并最终失事。这种说法的依据包括飞机应答系统的突然关闭和航线的诡异改变。美国“暗箱操作”:有猜测认为,美国可能因科技竞争而对飞机进行了某种形式的干预。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航班上有大量中国芯片专家,但这种说法缺乏确凿证据,主要基于阴谋论。

总之,马航MH370最有可能的失事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论,但存在多种推测。

还有一种较为合理的推测是燃油耗尽。有观点认为,飞机可能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如飞行路线偏离或飞行高度不当,导致燃油消耗过快,最终因燃油耗尽而坠毁。这种推测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突然失联,且控制塔未收到任何求救信号的情况相符合。

所以,马航MH370失事的原因至今仍未有定论。尽管有多个猜测和假说,但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任何一种说法。调查仍在进行中,希望未来能够找到更多线索,揭开真相。

那么持续搜索了10年,都说现在人类的科技非常先进,上天入地,马斯克的星链覆盖地球,马斯克的火箭能回收,未来的火星登陆计划,为何海底搜救如此之难?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事实上难度非常高。

马航MH370海底搜救为何如此之难?

马航MH370海底搜救之所以如此困难,主要原因包括:

搜索范围广阔:飞机可能坠毁的区域位于南印度洋,该海域面积庞大,搜索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搜索范围最终扩大到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深海环境复杂:飞机残骸可能位于水深4500米的海底,巨大的水压和黑暗环境对搜救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只有少数国家拥有能够承受如此高压的载人潜艇技术。

信号衰减严重:海水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显著影响,低频无线电波在海水中每传递3米,幅值就会衰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使得黑匣子等信号源难以被准确定位。

残骸分散:飞机坠海时可能已经解体,残骸分散在广阔的海域中,增加了搜索难度。早期搜索中,卫星和飞机在事发海域拍到了大量疑似残骸,但这些残骸分散且难以确认。

技术限制和时间压力:尽管使用了先进的搜救技术和设备,如拖曳式声呐和深潜器,但在广阔的海域中搜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黑匣子的信号只能维持约30天,搜索团队必须在信号消失前尽快定位。

成本高昂:搜索行动耗资巨大,截至2017年停止搜索时,耗资已达1.6亿美元,成为民航史上最昂贵的搜索行动之一。

深海环境恶劣,能见度低,压强巨大,对搜救工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搜救,不仅需要专业的深海搜救设备,还需要搜救人员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此外,洋流和海底地貌也会对残骸的漂移和隐藏产生影响,使得搜索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残骸可能会随着洋流漂移,甚至被海底地貌所遮挡,这无疑增加了搜救的难度。

最后,国际合作和协调也是搜救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失踪地点在国际水域,需要多个国家和机构共同参与搜救行动。然而,不同国家之间可能存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分歧,导致合作难度加大,影响了搜救工作的效率和进度。

综上所述,马航MH370海底搜救之所以如此之难,是由于搜索区域广阔、通讯和导航系统关闭、深海环境恶劣、洋流和海底地貌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和协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此可见,海底搜救工作其实非常困难:

环境复杂: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存在暗流、礁石等障碍物,这不仅增加了定位失事目标的难度,也对搜救设备的操作和人员的行动构成了挑战。

通信受限:海水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使得水下通信非常困难。常见的定位信号会随着距离增加逐步衰减,即使是受海水影响较小的低频无线电波,在海水中每传递3米,其电波幅值也会衰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时间紧迫:海上落水者的获救窗口期非常有限,通常在24小时以内。这要求搜救行动必须迅速而有效,但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搜救设备的局限性往往使得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技术挑战:深海打捞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如深潜器、声呐系统等。这些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成本高昂,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操作。

可见度低:水下环境可见度极低,尤其是在深海区域,光线难以穿透。这使得搜救人员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情况,必须依赖声呐和其他探测设备来获取信息。

海底搜救工作的困难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考验着人类的技术和能力,也对搜救人员的勇气和毅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人类征服了天空,征服了火星,也未必能征服大海!

希望有一天,人类的文明能达到更高的高度,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希望有一天,飞机能有更多的紧急安全措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