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甘谷沧桑变迁历史,历代志书中在不同时期对“甘谷八景”的说法各不相同。笔者翻阅了有关“甘谷八景”在各朝各代不同的历史记载编辑此文,供同仁们参考对比赏析,你认为哪一个时期的说法最能全面代表“甘谷八景”呢?欢迎留言讨论!
一、明代叶志应编《伏羌县志》列甘谷八景
天门春晓、渭水秋波、
悬崖大像、古岳灵湫、
渠流清玉、旗鼓雄观、
鼍峰锁翠、朱圉晚霞。

二、清代陇西籍著名诗人马从龙,曾长期游历于天水,甘谷一带,马从龙集唐人诗句写了《旧八景集唐》甘谷八处胜境,也反映了清代对“甘谷八景”的流行说法。
《天门春晓》
天门开奕奕(杨炯),来赏艳阳春(张说)。山月晓仍在(王继),莺声徒自新(储光義)。
《渭水秋波》
长风起秋色(卢象),渭水欲连天(王维)。犹有扁舟意(许浑),磻溪入钓前(王勃)。
《悬崖大像》
群峭碧摩天(李白),巍峨大像悬(上官昭容)。纳凉风飒至(孟浩然),花雨一峰偏(王维)。
《渠流清玉》
沟塍流水处(邱为),留意感人深(元宗)。已听甘棠颂(高适),新堤柳欲阴(孟浩然)。
《古岳灵湫》
灵境信幽绝(张九龄),青溪碧嶂中(许浑)。飘零神女雨(杜甫),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峰锁翠岚》
晴山烟外翠(高弁),岚壁鸟才通(杜甫)。且愿启关鑰(李颀),迢迢出半空(皇甫冉)。
《石鼓前知》
王师非乐战(陈子昂),石鼓有时鸣(岑参)。坐觉烟尘扫(杜审言),优游凿与耕(赵冬曦)。
《朱圉晚霞》
重峦俯渭水(太宗),禹凿旧山川(杜审言)。返照开岚翠(马戴),沉波倒影悬(武三思)。

三、清代诗人甘谷县城学巷人魏观象(字仰斋),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对“甘谷八景”的说法也有所不同。
《悬崖大像》
洪濛天气结斯缘,化出金身十丈悬。绝顶圆光飞日月,凌空法相俯云烟。河流带束波纹小,旗鼓峰高缨络连。狮吼何堪空谷听,万千气象逼诸天。
《堰渠流玉》
闲来沙口踏莎游,眼底琮琮水气浮。自笑此间无热客,才知人世有清流。膏田远引纹方折,琼珮铿鸣响乍留。叹息倾昆迂作计,错从境外觅琅球。
《柳岸垂金》
东风二月盪兰桡,金缕依稀认画桥。羌笛催黄连嫩叶,渭城浮白送征轺。光侵沙路何劳揀,影入溪波动欲摇。切嘱行人休折取,珍希春色满条条。
《朱圉晚霞》
天教紫气护神功,午后朱山一望同。添得夕阳能散绮,忽飞匹练不因风。渭流波照层层染,麦积峰高面面烘。我为餐霞来访古,此身疑在赤城中。
《魁阁凌云》
东南杰阁近诸天,四面云山绕翠巅。梯摘星球文运启,窗吞笔架晓光连。凤鸾势耸迎朝旭,龙马图开接瑞烟。培植须资贤令力,何妨梁栋更巍然。
《渭水秋波》
曲折翻澜文境幽,羌城襟带画图留。水深莫测蛟龙窟,波远早知鸟鼠秋。似镜有光涵去雁,作梯激浪踏轻鸥。尘怀对此都消尽,拟借仙楂作浪游。
《天门春晓》
雄峙城南阊阖通,天鸡高唱破冥濠。万家春梦钟声觉,一代文心笔势工。早露滋花开烂熳,轻烟散树望玲珑。群峰揖拱垣墉托,须识山灵保障功。
《鼍峰旭日》
浴罢扶桑树拂红,蜿蜒山势独凌空。峰奇如负铜钲出,彩徹先看石堡烘。远岸波明鸡唱后,朝阳景想凤鸣中。只疑日观飞鼍岭,认指河流是海东。

四、《甘谷县志》对甘谷八景的记载
悬崖大像、石鼓擎雪、
天门春晓 、渭川秋烟、
朱圉晚霞、灵凤耸翠、
南岭清波、鼍峰旭日。

五、郭名砖刻印“甘谷八景”为:天门春晓、魁阁凌霄、
悬崖大象、渭水秋波、
堰渠流玉、柳岸垂金、
朱圉晚霞、陇坻春耕。

六、甘谷诗人李富元创作的诗书印联袂版“甘谷八景”
悬崖大像、岸柳垂金、
魁阁凌霄、渭水秋波、
天门春晓、朱圉晚霞、
鼍峰旭日、堰渠流玉。

七、时至今日,在甘谷文化界还流行“甘谷新八景”
悬崖大像、天门春晓、
古坡草原、灵凤耸翠、
靴坪峻岭、南塔凌霄、
朱圉晚霞、秀金仙山。


插画为大智印社郑轲先生创作的水墨画《甘谷八景》
《陇原天地》肖军编辑整理